材料: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苟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孤,吾有死而已,吾蔑从之矣!”里克曰:“子死,孺子废,焉用死?”苟息曰:“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虽死,焉避之?”杀奚齐、卓子及骊姬①,而请君于秦。 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人曰:“不如立其弟而辅之。”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杀卓子,荀息死之。
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舅犯。 子犯曰:“不可。 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实有之,我以缴幸,人孰信我?,不仁不信,将何以长利?”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粱,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亡人何国之与有?君实有郡县,且入河外列城五。 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者。 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反,致命穆公。 穆公曰:“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公子絷曰:“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
(节选自国语·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材料二:
《春秋》之法,未逾年之君称子。 至里克杀奚齐,避此正辞而称君之子。晋,《春秋》之同姓也。 骊姬一谋而三君②死之,天下之所共病也。本其所为为之者,蔽于所欲得位而不见其难也。《春秋》疾其所蔽,故去其正辞,徒言君之子而已。若谓奚齐曰:嘻嘻!为大国君之子,富贵足矣,何必以兄之位为欲居之,以至此乎云尔。录所病之辞也。故痛之中有痛。无罪而受其死者,申生、奚齐、卓子是也。
(节选自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注】①骊姬:晋献公宠妃,奚齐之母,陷害太子申生,致使申生自杀。 ②三君:指申生、奚齐、卓子三位公子。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若求置 A 晋君 B 而载之 C 置仁 D 不亦可乎 E 君若求置 F 晋君 G 以成名 H 于天下 I 则不如置 J 不仁以猾其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孺子,指幼儿、儿童,也可以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在本文申指的是后者。
B.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庶人无庙等,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C. 疾,指忧虑、忧愁,与“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斧楫普文之事》)中的“疾”字词义相同。
D. 徒,指只、只是,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徒”字词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献公去世后,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去探询荀息的态度,荀息表达了自己忠诚于国君的观点,表示要为奚齐而死,不会随从作乱。
B. 公子重耳接受舅父看法,认为自己逃亡在外,对国人来说谈不上仁德,不会得到人们的支持,拒绝秦公子絷发出的回国继位的邀请。
C. 公子夷吾见到前来吊慰的秦公子絷后,首先主动提出回国继位,请求秦国帮忙,答应给秦国献上城池、黄金等,愿意为秦君效劳。
D. 董仲舒认为三君之死的责任在骊姬身上,奚齐则是无罪的,但是奚齐受了蒙蔽,所以奚齐虽然做过国君,《春秋》中不称他为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虽死,焉避之?
(2)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14. 在和公子奚齐、公子夷吾的比较中,可看出公子重耳有着怎样的“仁德”?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CEI 11. C 12. C
13. (1)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践行诺言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践行诺言呢?
(2)我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列于哭丧位置,参与葬礼,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秦君的义举。
14. ①不贪图君位而辱没自己;
②爱自己的父亲;
③不汲汲于私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晋君而成就晋国,那么置立一个仁爱的君主不是可以吗?君主如果追求通过置立晋君来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个不仁的晋君以扰乱晋国。
“晋君”是“求置”宾语,“而”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部分,“置晋君”与“载之”是承接关系,衔接紧密,故A、B处不断开;“之”作“载”的宾语,宾语后断句,C处需断开。
“置仁”是“不亦可乎”的主语,D处无须断开;“置仁不亦可乎”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乎”是句末语气词,E处需断开;
“晋君”是“求置”的宾语,F处不能断开;“于天下”是状语后置,H处不能断开;“以成名于天下”是状语后置,表示求置晋君的目的,G处不能断开;“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句子较长,和下文“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构成假设关系,I 处需断开;“不仁”是“置”的宾语,J处不能断开。
故选CEI。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错误。“疾”都是“痛恨、憎恨”的意思。句意:《春秋》憎恨他被蒙蔽的行为。/天下痛恨他们国君的人。
D.正确。只、只是;裸露。句意:只说是君之子罢了。/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首先主动提出回国继位”错误。由文中“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可知,是秦主动提出让公子夷吾回国继位一事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既”,已经;“往”,说出口;“岂”,怎么;“爱”,吝惜;“虽”,即使;“焉”,怎么。
(2)“亡”,流亡;“与”,参与、列;“何”,怎么;“志”,想法;“辱”,玷辱;“义”,义举。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再拜不稽首,不没为后也。起而哭,爱其父也。退而不私,不没于利也”可知,不贪图君位而辱没自己;
结合“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可知,爱自己的父亲;
结合“子犯曰:‘不可。 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人实有之,我以缴幸,人就信我?,不仁不信,将何以长利’”可知,不汲汲于私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过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我只有一死了之,我不会随从他们一起作乱!”里克说:“你死了,奚齐被废黜,那么你的死又有什么用处呢?”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怎么能既要践行诺言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践行诺言呢?”杀了奚齐、卓子及骊姬,然后请求秦国帮助立一个国君。奚齐被杀以后,荀息曾打算为奚齐而死。有人劝他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为君主并辅佐他。”因此荀息就立了卓子为君。结果里克又杀了卓子,荀息最终为卓子而死。
秦穆公派公子絷先去狄国吊慰公子重耳,他说:“得到国家常常是由于国丧,失掉国家也常常是由于国丧。时机不可错过,国丧的期限不会太久,请公子对此要好好考虑!”重耳把他的话告诉舅舅子犯。子犯说:“不可以。你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去图利,哪个人会认为我们仁德呢?别的公子实际上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我们如果凭侥幸之心争先,哪个人会认为我们有诚信?倘若不仁不信,又将凭借什么而获得长久利益呢?”公子重耳出来会见使者说:“我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列于哭丧位置,参与葬礼,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秦君的义举呢?”说完拜了两拜但没磕头,然后站起来悲伤哭泣,退下后也没再私下回访公子絷。公子絷离开狄国,又到梁国去吊慰公子夷吾,就像吊慰公子重耳一样说了同样的话。公子夷吾出来见公子絷,跪拜磕头,站起来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说:“流亡的我倘若能回国入主宗庙,安定社稷,还计较什么国土的施与?秦君等于增加了一些郡县,我同时再奉上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我愿意心怀感恩地为您执鞭牵马,跟随在秦君的车尘之后听候差遣。另外送上黄金八百两、白玉制作的横玉饰品六双,不敢当面用此来报答公子,恳请把它们交与您左右的随从替您收纳。”
公子絷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穆公说:“他(重耳)只跪拜而不磕头,说明他不贪图继承君位而辱没自己。站起来哭泣,那是爱他的父亲。退下后不私自拜访,是不贪图私利。”公子絷说:“君主如果追求安置晋君而成就晋国,那么置立一个仁爱的君主不是可以吗?君主如果追求通过置立晋君来成名天下,那么就不如置立一个不仁的晋君以扰乱晋国,这样我们就可进可退改立他人。”所以秦穆公就先辅立公子夷吾为君。
材料二:
《春秋》记事的规则,即位不过一年的新君称为子。到了里克杀死奚齐,回避正式用语而称君之子。晋国,是与《春秋》记载的鲁国同姓的国家。骊姬的计谋使三名公子为之而死,是天下共同痛心的事。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做事的人,是因为只想夺取君位而看不到其中的灾难。《春秋》憎恨他被蒙蔽的行为,所以放弃应该用的称谓,只说是君之子罢了。像是对奚齐说:唉!作为大国的国君之子,财富尊贵已经很多了,为什么一定要争夺本应是兄长的君位而据为己有呢?以至于到互相残杀的地步呢?《春秋》记录下痛心的言辞。原来在痛苦中还有痛苦,没有罪过却要遭受杀戮的,申生、奚齐、卓子就是这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