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姓江氏,名永,字慎修,婺源之江湾人。少就外傅时,与里中童子治世俗学。一日,见明丘氏《大学衍义补》之书,内征引《周礼》,奇之,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自是遂精心于前人所合集《十三经注疏》者,而于三礼尤功深。
先生读书好深思,长于比勘,步算、钟律、声韵尤明。古韵起于吴才老,而昆山顾氏据证尤精博。先生谓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正顾氏分十部之疏。后儒皆言古者寓兵于农,井田废而兵农始分。先生曰:“考之春秋时,兵农固已分矣。若军尽出于农,则农民固在,安用屡易军制乎?所谓子弟者,兵之壮者也,父兄者,兵之老者也。皆其素在军籍,非通国之父兄子弟也。”《经传》中制度名物,先生必得其通证举视此。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郑)康成后,罕其俦匹。
先生尝一游京师,以同郡程编修恂延之至也。三礼馆总裁桐城方侍郎苞素负其学,及闻先生,愿得见,见则以所疑士冠礼、士昏礼中数事为问,先生从容置答,乃大折服。而荆溪吴编修绂自其少于礼仪功深,及交于先生,质以《周礼》中疑义,先生是以有《周礼疑义举要》一书。
后数年,程、吴诸君子已殁,先生家居寂然。值上方崇奖实学,命大臣举经术之儒。时婺源县知县陈公有子在朝为贵官,欲为先生进其书,来起先生。先生自顾颓然就老谓无复可用又昔至京师所与游皆无在者,愈益感怆,乃辞谢。而与戴震书曰:“驰逐名场非素心。”卒不能强起。
先生家故贫,其居乡,尝援《春秋传》“丰年补败”之义语乡之人,于是相与共输谷若田,设立义仓,行之且三十年,一乡之民,不知有饥。自古积粟之法,莫善于在民,莫不善于在官。使民自想补救,卒无胥吏之扰,此先生善于为乡之人谋者。
(节选自戴震《江慎修先生事略状》)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先A生B自C顾D颓E然F就G老H 谓I无J复K可L 用M 又N 昔O至P京Q 师R所S与T游U皆V无W在X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童子”,和《师说》里的“彼童子之师”的“童子”意思不同。
B. “易”,和《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中“易”的含义不同。
C.“延”,与《过秦论》中“开关延敌”的“延”意思不同。
D. “谢”,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谢家来贵门”的“谢”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先生好读书、好思考,对《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有深入的研究,特别通晓声调音韵。
B.在对《经传》的法规风俗和事物名称研究上,江先生学问极深,无人能和他匹敌。
C.依仗自己才学的方苞、造诣深厚的吴级都曾请教于江先生,得到了不同形式的解答。
D. 在作者看来,江先生为乡民谋划之处就在于让百姓自己相互补救,不受官吏侵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求诸积书家,得写《周礼》正文,朝夕讽诵。
(2)质以《周礼》中疑义,先生是以有《周礼疑义举要》 一书。
14.为什么江永家乡之人“不知有饥”?请简要概括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0.H M R
11.B(A 项,童生/未成年的男子。B 项,改变。C 项,邀请/迎击。D 项,推辞/辞别。)
12.B[“《经传》中制度名物,先生必得其通证举视此。盖先生之学,自汉经师(郑)康成后,罕其俦匹。”从汉代经学大师 郑康成以后,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
13.(1)(他)就向藏书家借《周礼》,(因此)能够抄写《周礼》全文,日夜朗读背诵。
(“诸”"讽"各1分,句意1分)
(2)拿《周礼》中的疑难之处询问,江先生因此撰写了《周礼疑义举要》 一书。
(“质”1分,状语后置"以《周礼》中疑义”1分,宾语前置“是以”1分)
14.①江先生把“丰年补败”的道理告诉了乡里人,②乡人都按照实际田亩缴纳粮食,设置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③这样 坚持了将近三十年。(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先生姓江,名永,字慎修,婺源县江湾乡人。年少时离家向老师求学,和同乡的童生攻读社会上的热门学说。有一 天,江永看到明代丘浚《大学衍义补》 一书,其中引用《周礼》,他感到奇特,就向藏书家借《周礼》,(因此)能够抄写《周礼》 全文,日夜朗读背诵,从此就专心致志研读前人合刊编辑的《十三经注疏》,而且对“三礼”的研究尤其深入。
江先生读书喜爱深入思考,擅长比照验证,对测量计算、音乐音律、声调音韵尤其通晓。先秦汉语音韵从吴才老开 始研究,而昆山人顾炎武考证尤其精深广博。江先生认为顾氏考证古韵的造诣深厚,而审定古音的功夫浅显,因此纠正 顾氏的考证并分为十部作出注解。后代读书人都认为古代养兵于农,井田制废弃后士兵和农民才区分开。江先生说:“考证春秋时期,士兵和农民本来已经分开。如果士兵全部从农民中产生,那么农民本来一直存在,哪里用得着多次变 更征兵的制度呢?古代所说的子弟,就是精壮的士兵;所说的父兄,就是年老的士兵。他们都是向来名列在军册中的 人,并不是指全国的父老或子弟。”对《经传》中的历代法规风俗和事物名称样貌,江先生一定要找到广泛的考证证据拿 来和它进行比较。大概江先生在这方面的学问,从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以后,很少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的。
江先生曾经有一次游历京城,因为同郡人任编修的程恂邀请而到京城。三礼馆总裁桐城人任侍郎叫方苞的一向 依仗自己高超的才学,等到听说江先生到了京城,希望能够拜见,见面后就拿自己感到困惑的士冠礼、士婚礼中几件事 向先生请教。江先生从容不迫地解答,方苞非常信服。而荆溪人任编修的吴线从年少时就对古代礼仪研究造诣深厚, 等到和江先生交往,拿《周礼》中的疑难之处询问,江先生因此撰写了《周礼疑义举要》 一书。
后来几年,程、吴几位君子已经去世,江先生沉静地在家闲居。正值皇上当时推崇奖励务实经世的学说,命令大臣 举荐精通经书的儒学之士。当时婺源县陈知县有个儿子在朝廷里担任显贵的官职,想要替江先生进献他的著作给皇 上,从而起用江先生。江先生自己觉得衰老年迈,认为不再可以被任用;又因为以前到过京城,那些京城故交都不在世 上,更加感慨悲伤,就推辞了。并且给戴震的书信上说:“在名利场中奔走追逐并非我的本心。”最终不能被强行起用。
江先生家境以前贫穷,他居住在乡里时,曾经引用《春秋传》“丰年补败”的道理告诉乡里人。于是大家一齐都按照 实际田亩缴纳粮食,设置以备荒年的公有仓库,实行了将近三十年,全乡的百姓,从不知有饥荒。自古以来储备粮食的 方法,没有什么方法比藏粮于民更好的,也没有什么方法比藏粮于官仓更不好的。让老百姓相互补助救济,最终没有了 各类小官吏的侵扰,这是江先生善于替乡民谋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