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屈原庙赋》屈原列传(节选)阅读答案与翻译

2020-12-08 15:30超越网

文段一:
屈原庙赋
苏 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乎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①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②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③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逝:发语词 ②九关:九重天门 ③黾勉:努力,竭力
文段二: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冀:希望
B.贤者畏讥而改度兮 度:准则
C.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区区:微小
D.“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自子之逝今千载兮 不知老之将至
B.举类迩而见义远 淈其泥而扬其波
C.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赋《怀沙》以自伤兮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9.下列对两篇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屈原庙赋》采用“骚体赋”的形式,文章风格与屈原的作品风格有暗合之处;大量运用语气词“兮”,使文章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起来荡气回肠。
B.《屈原庙赋》中,文句“徘徊江上……逝将去此而沉吟”,寥寥数笔,将屈原临终前行吟泽畔的孤寂苦闷、对故国的魂萦魂绕和以死殉国的悲壮,刻画得真挚动人。
C.通观《屈原庙赋》,苏轼认为世道越来越偏狭,有人“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有人“又或为之臣佐”,因此,他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
D.司马迁对《离骚》内容和形式的评价结合屈原的品德修养一起进行,从文如其人的角度,介绍屈原的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称小旨大”“类迩义远”的思想基础。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自 疏 濯 淖 污 泥 之 中 蝉 蜕 于 浊 秽 以 浮 游 尘 埃 之 外 不 获 世 之 滋 垢 皭然 泥 而 不 滓 者 也 推 此 志 也 虽 与 日 月 争 光 可 也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17.C (感情恳切,一心一意)
18. A (A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 转折连词,并列连词 C “他的”“表示选择关系”D “来”“因为”)

19. C (“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违国去俗、死而不顾’”错误,由原文“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可推测,苏轼对屈原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20.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每2处1分,共3分)

21. 啊!君子的处世准则,难道一定要这样苛责求全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重点:2个“全”,1个“然”,各1分)

译文
文段一
乘一叶小船到达楚国故地,经过屈原的桐庙。放眼眺望江边的重重山峰,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故乡。
想当年,你被放逐,渡过滔滔江水而南迁。你离开家乡遥遥千里,活着无可归依,死后也没有坟墓。悲哀啊!人都有一死,但如何对待死,却是很为难的事。你独自在江边徘徊,想要离开人世而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俯望着面前千仞高的惊涛急湍。你作了《怀沙》来抒发自己的悲伤,让人感叹你与众不同的是怎样的心情。诗的结尾的辞情多么悲凉而壮烈,将离开人世而去,又在最后一刻犹豫不决。我怎不能高昂着头远游四方?又怎不能隐退沉默、隐居不出?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敬慕之情,担心君臣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活着既然不能奋力争辩竭力进忠言,仍期望死后君王受到感动,从而改变他的(错误)行为。如果国家灭亡,那我怎能愿意独自长久地活下去?拜托江神代自己陈述冤屈,水神冯夷教自己(向天帝)申诉。经过九重天门而见到天帝,天帝也为你悲伤,而无法挽救。你有像美玉、兰花一样高洁的品质却无处客身(不被重用),只能忧伤孤独地在江边行走。
江边的山峰高耸而险峻,你的故居荒废了,行人为之叹。你的子孙后代都流散在哪里呢?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的高台。自你仙逝到今天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臣仆。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如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国家,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吗?啊!君子的处世准则,难道一定要这样苛责求全吗?保全性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赞叹你专心一意,独自走上艰难的道路。即使你的做法有些激烈,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你的灵魂安息吧!

文段二
屈平痛心怀王耳听是非不清,谗言和谄媚遮蔽了君王的眼睛,邪恶不正直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因此忧愁深思,写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平使自己的道德端正,使自己的品行正直,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遭到小人离间,可以说是处境非常艰难了。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平作《离骚》是由怨愤引起的吧。他远古称颂帝喾,近古称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周武王,用这些来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明白。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端正。他的文辞表达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所述的物也是芬芳的;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也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超脱于尘埃之外,不沾染世俗的污垢,他真是一个白干净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我们推论他的这种志趣,即使同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