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党锢列传》

2023-03-04 17:30超越网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延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 狼籍。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初,膺与廷尉冯绲等共同心志,纠罚奸幸,绲时亦得罪输作。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等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前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等,执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 称宜。膺著威幽、并,遗爱度辽。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备不虞。”书奏,乃悉免其刑。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帝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顷之,帝崩。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
论曰: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B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C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D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臧罪,意思是贪污受贿之罪,“臧”与《出师表》“陟罚臧否”的“臧”字含义相同。
B .众庶,意思是百姓,“庶”与《陈情表》“庶刘侥幸”的“庶”字含义不同。
C .三府,汉制规定三公可开府,于是称三公为“三府”,也用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D .振拔,意思是振奋自立,“振”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振”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膺当初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辟。他威严明察,颇有名望,任职青州时,当地守令听到消息后多弃官离职。
B .李膺执法严格公正,不畏权贵。但他在受理宛陵大姓羊元群的案件时,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反而被判发配左校。
C .李膺处理张朔案时果决迅速。张朔畏罪藏在张让家,李膺获知情况后率吏卒砸破合柱将其逮捕,张朔招供后立即被执刑。
D .李膺遭受党锢之祸被收押入狱,但此案牵涉到一些宦官子弟,宦官多畏惧,就请皇帝按照天时赦免,李膺得以免官归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2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


10 .C11.A 12.B 13.(1)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冒着箭和垒石(作战),每次打败赶走他们,敌人非常畏惧。
(2 )这时,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纲常纪律)崩坏,李膺独自保持节操(风采),凭借声誉名望(名声)自我清高。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到陈蕃被免去太尉之职,朝廷内外属意李膺任太尉之职。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招来祸患,想让他放弃节操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写信给他说:“现在正是天地气数紧闭,大人被贬不用之时,明智的人看到了危险,就抽身出来远远躲避灾害。”
“免太尉”,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气闭”陈述的是“天地”的情况,构成主谓结构,其后要断开;且“大人休否”和“智者见险”结构相似,各自断开。排除A。
故选C 。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 含义相同”错误。“臧罪”的“臧”:通“赃”,贪污、行贿。/“臧否”的“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褒奖。句意:贪污受贿,罪行极多/赏罚褒贬。可见,两处的“臧”字含义不同。
B. 正确。“庶”:百姓。/“庶”: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句意:老百姓都认为适宜/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可见,两处的“庶”字含义不同。
C. 正确。
D. 正确。“振”,振奋。/“振”:挥舞。句意:李膺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挺拔而出/挥舞着长长的鞭子,让整个天下都听凭自己任意驱使。可见,两处的“振”字含义不同。
故选A 。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他在受理宛陵大姓羊元群的案件时”错误,根据原文“膺表欲按其罪”,“表”的意思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原文是李膺上表想要审查羊元群的罪行。
故选B 。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数”,多次;“蒙”,冒着;“矢石”,箭和垒石;“破走”,打败赶走;“惮慑”,畏惧。
(2 )“是时”,这时;“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颓阤”,崩坏;“持”,保持;“风裁”,节操;“以”,凭借。

参考译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当初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再升任为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李膺的威严与清明,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大多弃官走了。(后来)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冒着箭和垒石(作战),每次打败赶走他们,敌人非常畏惧。因公事免官,回纶氏县居住,教授学生常达千人。
延熹二年,受征召,又升作河南尹。这时宛陵的大姓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贪污受贿,罪行极多。李膺上表要审查他的罪行,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反而被判发配到左校服苦役。起先,李膺与廷尉冯绲等同心同德,检举惩处那些奸邪得宠的人,冯绲这时也犯罪,被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司隶校尉应奉向皇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说:“那些忠贤的武将,才是国家的心腹。私下看到左校刑徒前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等,执法严正,诛杀检举奸佞之臣,按法处理,老百姓都认为适宜。李膺威名在幽州、并州显扬,遗留的仁爱远播到了辽海以外。现在三面边境不安宁,朝廷军队还不强大,请求原谅李膺等人,来防备意料不到的祸患。”奏折被呈上,皇帝将他们的罪行全免了。
李膺再次升官,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县令,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至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十分威严,畏罪逃回京师,就躲在他哥哥张让家中,藏在夹柱中。李膺知道了这一情况,率领吏卒砸破夹柱捉拿了张朔,交付洛阳监狱。录下口供后,就杀了他。张让向皇帝诉冤,皇帝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什么过失?”便打发他出去。从此各个黄门、常侍都屈身敛迹不敢出声气,休假也不敢再出宫廷。皇帝感到奇怪,问他们原因,都叩头流泪说:“怕李校尉。”
这时,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纲常纪律)崩坏,李膺独自保持节操(风采),凭借声誉名望(名声)自我清高。到遭受党锢之祸时,应当查究核实李膺等的罪状,案卷经三府时,太尉陈蕃拒绝受理。不肯在案卷上署名。皇帝更加发怒,就把李膺等关到黄门北寺狱。李膺等人案件牵涉到一些宦官子弟,宦官大多畏惧,请求皇帝按照天时赦免,于是大赦天下。李膺免官回到故乡。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李膺道德高尚,朝廷污秽肮脏。
到陈蕃被免去太尉之职,朝廷内外属意李膺任太尉之职。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招来祸患,想让他放弃节操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写信给他说:“现在正是天地气数紧闭,大人被贬不用之时,明智的人看到了危险,就抽身出来远远躲避灾害。”不久,桓帝逝世。
后来张俭事发,逮捕有牵连的同党。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李膺回答说:“遇事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避刑罚。这是臣子的节操。生死有命运的安排,逃跑到什么地方呢?”于是前往诏令指定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
评论说:李膺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挺拔而出,蕴蓄道义,造成风气,以此鼓动世俗之人,振奋高洁的品行以使有威权的人感到羞耻,建立起廉洁风尚以使有贵势的人受到振动;使天下的士大夫精神振奋,行动迅速,情绪激昂,如水波荡漾一般跟随着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