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菽粟食凫雁。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馁而死。”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
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报闾曰:“君至。”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报同曰:“君至”。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君子曰:“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B.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C.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D.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此处泛指楼台等。
B.凫雁,野鸭与大雁,亦指鸭、鹅,如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C.簠簋,两种盛黍稷稻粱的礼器,亦借指筵席。《礼记·乐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D.瑟,古代弦乐器,有五十根弦,如李商隐的诗中就有“锦瑟无端五十弦”。古今“瑟”是一样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饿死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德行;晏子却举例证明景公德行十分明显,用意在于讽刺他。
B.晏子从正反两方面劝说景公,只要他能够将恩惠施于百姓,公心对待全国,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
C.听说国君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手持兵器站在门口,且拒绝陪景公喝酒听乐,表明他品行端正公忠体国。
D.景公大臣中既有良师益友,又有苟且取乐之人;两种人都用,所以他做不了圣贤君主,只是让他没有亡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
(2)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
14.《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齐景公生前有马四千匹,说明他治理国家是有成绩的,但百姓们觉得他没有可以称颂的德行。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
10.C11.D 12.A
13.(1)(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饿死的人呢?
(2)国家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
14.治国理政者要自律,不能追求奢侈生活;体恤民情,坚持人民至上。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高兴啊!今晚我可以喝酒了,没有晏子、司马穰苴,拿什么治理国家!没有梁丘据,拿什么享受!
“哉”是表感叹的词语,一般放在句末,后面断开,排除AD;“何以治吾国”与“何以乐吾身”结构一致,“何以”做“治”和“乐”的状语,“何以治吾国”中间不断开,排除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今‘瑟’是一样的”错误,不一样,今天的瑟二十五弦。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用意在于讽刺他”错误,这是劝说的策略,是为了劝导他推己及民。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推”,推广;“殣”,饿死;“何殣之有”,宾语前置,“有何殣”。
(2)“得微”,同“得无”,该不会;“故”,变故;“非时”,不该来的时候;“辱”,屈尊。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可知,治国理政者要自律,不能追求奢侈生活;
根据“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可知,要体恤民情,坚持人民至上。
参考译文:
齐景公常赏赐后宫,台榭都披上文绣之衣,给野鸭与大雁吃菽粟。景公出巡看见路上有死人,就对晏子说:“这人怎么死的?”晏子回答:“是饿死的。”景公听了,说:“唉!寡人没有德行,怎么如此厉害啊!”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十分明显,怎么说是没有德行呢?”景公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晏子答道:“国君的德行施及后宫和台榭;国君的玩物都穿着文绣之衣;国君的凫雁都吃着菽粟;国君由宫内自己享乐延及后宫的人与家畜;怎能说是没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请求一件事:请大王把这种自己享乐的心意推广到与百姓同乐,那样还有什么饿死的人呢?国君不推及百姓,而是只求宫内安好,使财物偏聚于宫内,菽粟币帛在仓库内都腐烂了,恩惠不施于百姓,不用公心对待全国,这是桀、纣亡国的原因。百姓叛乱的原因,就因为君主偏而不公啊。国君如果明察臣晏婴的话,把国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会成为汤、武一样的圣君,一个饿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
齐景公喝了酒,晚上跑到晏子家里,景公的随从敲门说:“国君到了。”晏子身披睡衣,站在门口说:“诸侯难道有什么变故吗?国家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齐景公说:“美酒的滋味,音乐美妙的声音,我想跟你一块享受。”晏子回答说:“布置宴席,摆列餐具,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不敢这么做。”齐景公说:“改到司马穰苴家里。”先驱随从敲司马穰苴家的门,说:“国君到了。”司马穰苴穿着铠甲手持兵器站在门口说:“诸侯难道有战事吗?大臣难道有叛乱的吗?您为什么在不该来的时候晚上屈尊到这里来了?”齐景公说:“美酒的滋味,音乐美妙的声音,我想跟你一块享受。”司马穰苴回答说:“布置宴席,摆列餐具,有专门的人管理,我不敢这么做。”齐景公说:“改去梁丘据的家里。”先驱的侍卫敲梁丘据的家门,说:“国君到了。”梁丘据左手拿着瑟,右手举着竽,唱着歌出来迎接.齐景公说:“高兴啊!今晚我可以喝酒了,没有晏子、司马穰苴,拿什么治理国家!没有梁丘据,拿什么享受!”君子说:“圣贤的君主,都有良师益友,没有苟且取乐的大臣。”景公比不上圣贤的君主,所以两种大臣都有,只保住了他没有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