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④。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注释】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à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6.【甲】文中的“鸿儒”指__________。(2分)
7.【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_,___”,【乙】文中则指_____(6分)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竭其俸入( )
(2) 反不得饮而起(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夜尽一烛为率。
10.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
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
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11.【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6分)
答
6.学问渊博的人(2分)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2分)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4分)
8.(1)用尽/用完/花光/花完 (2)能够/可以(4分,各2分)
9.每晚以(把)烧完一支蜡烛作为标准。(3分,关键词:“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尽”、“为”)
10.D (3分)D.根据文句“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可知,他们沉醉其中的原因是能坚持自己的志趣,不在意结果及别人的看法。
11.答题要点:(1)启发:精神富有/精神追求/高雅爱好/生活充实/内心愉悦等,符合两篇文章主人公人物品质共性即可(2)复句:因果、转折、假设、条件等,语言表述通顺,逻辑正确(3)需结合两文内容(各2分,共6分)
答案示例1:我认为即使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一个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就如刘禹锡身居陋室亦能安贫乐道、洁身自好,李清照屏居乡里,耗尽财力,仍醉心于勘校古书、收集文物,从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答案示例2:虽然刘禹锡身居陋室,李清照屏居乡里,但是他们仍然能“调素琴,阅金经”,勘校古书,收集文物。可见,一个人只要拥有高雅的精神追求,就能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感受美好、体验乐趣。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颜色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后来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蜡烛烧完才去睡觉。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