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
材料二: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②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言积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③,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释】①捐瘠(jí):贫乞、瘦弱;②不避:不让,不差于;③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9.为理解材料一中“有饿者蒙袂辑屦”的“屦”的意思,某同学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个字:①屣:视若敝屣;②屐:应怜屐齿印苍苔 ③履:削足适履
由此得出“屦”的意思应该是( )(3分)
A.行走 B.鞋子 C.脚 D.遮盖
10.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能耕而食之”(食:粮食)
B.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亡:通“无”)
C.“以实仓廪”(以:来、表目的)
D.“而蓄积未及者”(而:表转折)
11.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3分)
(2)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3分)
13.“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的梦想,“一稻济世,万家粮足”,我国实现了粮食“十七连丰”。请结合材料二,分析重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4分)
答
9B ①视若敞屣:像破烂鞋子一样看待,屣:鞋子。②应怜展齿印苍苔: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展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展:木鞋;③削足适履: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履:鞋。因此推断“展”的意思为“鞋”,故选B。
10A A.有误。句意: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食:(si)给...吃;作动词用。
B.正确。句意: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亡:通“无”,没有;
C.正确。句意:以便充实仓库;以:来,表目的;
D.正确。句意: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而:表转折;
故选A。
11B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据此可断句为: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故选B。
12、①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到这个地步的。
②在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不会等到有了轻柔暖和的(衣服)才(愿意)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不会等到有了鲜美可口的(食物)才(乐意)吃。
13、①可增强人们对旱灾、水灾等天灾的承受能力;②可使百姓生活安定,更加热爱自已的国家;③不会导致因贫而生奸邪,因饥寒而不顾廉耻。
参考译文
【材料一】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瞪着眼睛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
【材料二】在圣明的君王统治下,百姓不挨饿受冻,这并非是因为君王能亲自种粮食给他们吃,织布匹给他们穿,而是由于他能给人民开辟财源。所以尽管唐尧、夏禹之时有过九年的水灾,商汤之时有过七年的旱灾,但国内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贮藏积蓄的东西多,事先早已作好了准备。
现在全国统一,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之时,又没有连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如汤、禹之时,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在于土地还有潜力,百姓还有余力,能长谷物的土地还没全部开垦,山林湖沼的资源尚未完全开发,游手好闲之徒还没全都回乡务农。
百姓生活贫困了,就会去做邪恶的事。贫困是由于不富足,不富足是由于不务农,不从事农业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不能定居就会离开乡土,轻视家园,像鸟兽一样四处奔散。这样的话,国家即使有高大的城墙,深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他们。受冻的人对衣服,不要求轻暖;挨饿的人对于食物,不要求香甜可口;饥寒到了身上,就顾不上廉耻了。人之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要挨饿,整年不做衣服穿就会受冻。那么,肚子饿了没饭吃,身上冷了无衣穿,即使是慈母也不能留住她的儿子,国君又怎能保有他的百姓呢?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拥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