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阅读答案与解析

2019-06-02 12:02超越网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②。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③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②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③适,偶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至四句写英灵来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用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B. 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则是名落孙山了。
C. 七至十四句说送别之意。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阂。
D. 全诗围绕“落第”“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
15.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 C
15. 要点:“反复”体现在多次表达对友人落第的宽慰①落第并不意味“吾道非”;②落第只是一时偶然,并不意味“知音稀”“曲折”体现在“宽慰”的含蓄和情感的变化:①这场考试是“英灵尽来”,都是谢安、伯夷、叔齐这样的高手,考中固然伟大,落第也是光荣;②宽慰的多次表达中,还间以对朋友“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艰辛赶考的理解及送别朋友“同心”而“违”的伤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结合诗歌分析,把握正误。C项,“友人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阂”中“产生了隔阂”错误,从诗中来看,“同心与我违”意思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要与我分开了”,“违”意思是“分离”,选项曲解诗句意思。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以及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知道题干问的是什么,如本题“清人沈德潜评此诗‘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请结合诗句对‘反复曲折’简要分析”,然后要理解沈德潜评价语的意思,再到诗中找到依据进行说明。“反复”意为“多次重复”“一次又一次”,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人对綦毋潜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一事反复地进行慰勉,如“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意思是“你应试到京城君门遥远难叩,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指出“落第”并非“吾道”不对;如“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意思是“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指出“落第”只是暂时,是偶然,并不是知音稀少,诗人在这反复的宽慰中鼓励友人不要灰心懊丧,落第只是暂时的失意,要相信世上还会有知音。再看“曲折”,所谓“曲折”指情感的表达含蓄而富于变化,如“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这是说当今正是太平盛世,人们不再隐居,纷纷出山应考,走向仕途,那么考中自然是伟大的,而落第也是光荣的,尽管这一次未能中第入仕,但选择科举之路是没有错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这是诗人对举子投身科考的鼓励,规劝綦毋潜不要归隐,而要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取再考;如“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这里含有对友人的生活的关切;如“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置酒”相送、“同心”相勉,流露出诗人对綦毋潜的深情厚意与殷殷期望,含有送别的伤感;“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是设想对方回乡的快捷与沿途风光,给人以温暖之感,意在安慰对方,不要背上落第的包袱,要开心起来。诗中既有对朋友的关心、理解,也有对朋友的慰勉与鼓励,情感的表达含蓄而富于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