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转”和“日”用得巧妙,山色苍翠,“转”字形象地写出了山色因季节而变的动态;秋水潺湲,“日”字让流动的水带给人始终如一的守恒之感。
B. 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表现田园隐居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 安闲潇洒的意态。
C. 颈联运用白描手法表现夕阳将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边,墟里在陆地,落日属自然,炊烟属 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
D. 尾联用典,诗人自比楚狂接舆,塑造出完全不同于颔联的狂士形象,以此表现自己与裴迪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参考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D项“诗人自比楚狂接舆,塑造出完全不同于颔联的狂士形象,”表述错误,尾联是把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刻画的是裴迪的狂士形象。故选D。
二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6.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B.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C. 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D. 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7.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B. 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C. 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D. 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然后将选项与诗歌内容进行细心的比对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颔联和尾联对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然后将选项与诗歌内容进行细心的比对分析。本题主要是对诗歌手法的赏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说法有误,应为“表明了诗人对裴迪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