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三首(其一)
徐铉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香蒙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①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②春深道路赊。
【注】①檀的:古代女子脸上点饰的红点。②洞口:神仙所居的洞口,化用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开篇点题,魂驰故人之家,与思念之人相会,皆是梦游所历之境。
B.承接首联点明的时间,颔联的“香蒙”和“蜡烛”营造出幽会的朦胧美。
C.妆容精致,云鬟簪花,调弄着箫管,一位妙解音律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D.诗歌采用虚实结合手法,虚写梦中与爱人相会,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
15.诗的末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
14.(3分)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D(“梦醒与爱人分别”也是虚写)
15. (6分)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①描写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意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②以景结情,暗示别后天上人间后会难期。③表达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相思之苦。(每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 项,“虚实结合”“实写梦醒与爱人分别”不正确,此诗标题是“梦游”,意味着这是一首记梦的诗,首联“魂梦悠扬”点明此 下文都是在写梦境,没有实写,都是虚写。结尾写的是天亮了,要与梦中的爱人分别了。故此题答案为 D 项。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及语言的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结合诗句内容及表达技巧进行分析。诗歌的尾句“洞口春深道路赊”,结合注释可知,“洞口”是化用了刘晨、阮肇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借指自己梦中与爱人分别的地方;“春深”意思是春色浓郁,“赊”是“长”“远”的意思,承接上句“天明又作人间别”可知,尾句描绘了神仙洞口分别后春色浓郁道路漫长的景象。从手法上来看,尾句是在写景,属于以景结情的手法,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可以拓展意境,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此处用“洞口春深”,也正暗示分别之后,二人就好比天上和人间,后会难期,照应了上文的“人间别”,透露出无限惜别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