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2019-12-03 15:38超越网

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韩琦上其文,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丧,论宗室不当嫁娶,与时相忤,通判峡州,知池州,复还太常礼院,历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间,更制变令,士大夫多违己以求合,雍独静默自守。改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凡在邸七年,用久次,以转运使秩留。宣仁后知其贤,及临政,擢为起居郎,进中书舍人。
邓润甫除翰林承旨,雍当制。制未出,言事者五人交章攻之,换为侍读学士。雍言:“二职皆天下精选,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以为奸邪,不当在经幄。今中外咸谓朝廷姑以是塞言者,如此则邪正何由可辨,善恶何由可明?若每事必待言,是赏罚之柄,不得已而行,非所以示信天下之道。”润甫仍为承旨。周穜乞以王安石配享神宗庙,雍言:“安石持国政,不能上副属任,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今穜以小臣辄肆横议,愿正其罪。”从之。
使契丹还,徙右谏议大夫,言:“朝廷重内轻外,选用牧伯,罕辍从班,以伐阅轻浅者充员,不复为来日虑。愿自今稍积资望,以渐试之。”吴中大饥,方议振恤,以民习欺诞,敕本部料检,家至户到。雍言:“此令一布,吏专料民而不救灾,民皆死于饥。今富有四海,奈何谨圭撮之滥,而轻比屋之死乎?”哲宗悟,追止之。侍御史贾易沽激自喜,中丞赵彦若懦不自立,雍并论之,遂罢易,左转彦若,以雍为中丞。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不许。
刑部谳囚,宰执论杀之,有司以为可生,不奉诏,得罪。雍言:“是固可罪,然究其用心,在于广好生之德耳,若遽以为罪,臣恐邻于嗜杀。今使有司欲杀而朝廷生之,犹恐仁恩德意不白于天下,而况反是者哉!”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元符元年,提举崇福宫,归,未至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列传 第一百一》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以转运使秩留        秩:官阶。
B.以润甫之过薄,不当革前命 薄:轻微。
C.以伐阅轻浅者充员 伐:惩罚。
D.哲宗嘉纳,囚遂得生 嘉:赞赏。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B.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C.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D.二王既长/犹居禁中/雍献四箴/规戒且讽/使求出外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郑雍任人唯贤。在兖州推官的任上,曾上表推荐韩琦,韩琦官至试秘阁校理;在邓润甫的任免上,他力排众议,使邓润甫得以担任翰林承旨一职。
B.郑雍凡事从大局出发。认为朝廷用人“重内轻外”,不利于国家长远利益,应该逐渐积累资质和威望;在救灾和清查户籍的问题上,主张把救灾放在首位。
C.郑雍忠直守正。在国家法令多有变更的情况下,他不违心地去迎合,静默自守;他坚决反对王安石配享神宗庙;弹劾侍御史贾易和中丞赵彦若。
D.郑雍为政有好生之德。在审理囚犯的时候,刑部与下属官吏产生分歧,刑部判定囚犯死罪。郑雍支持下属官吏,主张要弘扬好生之德,最后囚犯得以活下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先帝神明,远而弗用,则其所败坏,可胜言哉!
②雍辞曰:“中丞以臣言去而身承其乏,非所以厚风俗也。”


(1)C   伐:通“阀”.功劳,功业.
(2)B   “长”这里是“长大成人”的意思,其后断句,排除A、C;“且”表并列,前面断句,排除D.
(3)A  “曾上表推荐韩琦”的说法同文本不符.
(4)①远:疏远;所败坏:造成的伤害;胜:完、尽.
句子翻译为:如果不是先帝神明,疏远而不任用他,那么,他造成的损害,怎能说得尽呢!
②以:因为;厚:使…淳厚;所以:用来…的办法.
句子翻译为:郑雍推辞说:“中丞因为我的言论而失去职位,而我自己却填补他的空缺,这不是用来让风俗淳厚的办法.”


参考译文:
      郑雍,字公肃,是襄邑人.考取进士后,调任兖州推官.韩琦上表推荐郑雍的文章,朝廷征召郑雍任试秘阁校理、掌管太常礼院.英宗去世,郑雍主张宗室不当嫁娶,和当时的主张不一致,任峡州通判,掌管池州事物,后来又回到太常礼院,任职开封府判官.
      熙宁、元丰年间,法令有所变更,士大夫们大多改变初衷来迎合新法,郑雍独自沉静默然不肯改变.之后改任嘉王、岐王府记室参军..神宗末年,嘉王、岐王长大成人,还居住在宫中,郑雍献上四封规诫书,并且委婉劝导他们请求搬出皇宫住到诸王住宅.郑雍一共在王府七年,按照年资长短,凭转运使的官阶留在王府.宣仁皇后了解郑雍的贤能,待到临朝执政的时候,提拔郑雍为起居郎,进职中书舍人.
      邓润甫被授予翰林承旨,郑雍负责起草任命诏书,诏书没有草就,有五个向皇帝进言的大臣交互上奏章攻击邓润甫,(朝廷只好)更改任命邓润甫为侍读学士.郑雍说:“这两个职位都是天下的重要职位,鉴于邓润甫错误轻微,不应该撤销前面的任命;(如果)认为他是奸邪小人,就不应该留在皇帝身边.现在朝廷内外都说朝廷因为这个阻塞言路,像这样那么奸邪和端正从哪里可以区分,善良和邪恶从哪里可以明辨呢?如果每一件事情一定要人来挑毛病,这种赏罚的权利,是不得已才运用的,不是用来在天下人面前立信的方法.”邓润甫还是担任了翰林承旨.周穜请求把王安石的牌位立在神宗的庙宇里.郑雍说“王安石主持国政,对上不能完成朝廷的委任,如果不是先帝神明,疏远而不任用他,那么,他造成的恶劣影响,怎能说得尽呢!现在,周穜以一个小臣的身份妄加议论,希望皇帝治他的罪.”皇帝听从了郑雍的意见.
      郑雍出使契丹回来,调任右谏议大夫,说:“朝廷用人重内轻外,选用州郡的长官,很少从朝廷里派人,总是以功劳阅历轻浅的充数量,不再为将来打算.希望从现在起逐渐积累资质和威望,来逐渐的尝试着去做.”吴中发生大的饥荒,正在商议赈救抚恤,却因为那里的百姓习惯欺诳,命令所属官员挨家挨户检查清理(户籍?).郑雍进言说:“这个命令一发布,官吏专门清查百姓而不去救灾,老百姓都被饿死.现在朝廷富足拥有天下,为什么要计较这小小的贪欲,而轻视了到处饿死的百姓呢?”哲宗醒悟,追令制止了错误的做法,侍御史贾易假装真情骗取名誉而自鸣得意,中丞赵彦若懦弱不能做好本职工作,郑雍一起弹劾了他们俩,(朝廷)于是罢免了贾易,贬降了赵彦若的官职,让郑雍担任中丞,郑雍推辞说“中丞因为我的话被免官,而我去担任这个空缺,不是风俗所提倡的事情”朝廷没有答应他.
      刑部审理囚犯,宰执判定杀掉囚犯,有官吏认为可以不杀,没有执行诏令,获罪.郑雍说:“这件事本应该判他(有司)的罪,然而推究他的用意,还在于弘扬好生之德,如果立即把这个做法作为他的罪状,我恐怕(天下人)会认为我们嗜杀成性,现在假使有司想要杀囚犯,而朝廷要使他活下来,还恐怕恩德仁义不大白于天下呢,何况反过来呢!”哲宗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囚犯于是得以活下来.
      元符元年,掌管崇福宫,回来,没有到家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