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侍读学士询从子也,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初未为人所知。用询荫为河南主簿,钱惟演留守西京,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一府尽倾。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尧臣益刻厉,精思苦学,由是知名于时。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尝语人曰:"凡持,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遂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也。"世以为知言。历德兴县令,知建德,裹城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召试,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祜中,仁宗有事郊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又尝上书言兵。注《孙子》十三篇,撰《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尧臣家贫,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善谈笑,与物无忤,诙嘲刺讥托于诗,晚益工。有人得西南夷布弓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名重于时如此。
(《宋史·梅尧臣传》)
1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读学土询从子也 从子:侄子
B.以深远古淡为意 古淡:质朴淡泊
C.以为知言 知:知己
D.尧臣益刻厉 益:更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由是知名于时②名重于时如此
B.①间出奇巧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①用询荫为河南主薄②广用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D.①凡诗,意新语工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3.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初未为人所知②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④其织文乃尧臣诗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1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梅尧臣"诗才"的一组是( )
①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
②用询荫为河南主簿
③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
④世以为知言
⑤宝元、嘉祐中,仁宗有事效庙,尧臣预祭,辄献歌诗
⑥喜饮酒,贤士大夫多从之游,时载酒过门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尧臣是宣州宣城人.他特别擅长写诗。他的诗,追求一种深远质朴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出匠心独运的功力,可惜起初还不被人赏识。
B.后来,梅尧臣做了河南主簿,与名人钱推演成为忘年之交,又与欧阳修结为诗友,在这些名人的支持下,他终于在宋代文坛上一下子出了名。
C.梅尧臣曾在德兴、建德、襄城任职,并先后担任过几任地方官。大臣们多次举荐梅尧臣担任馆阁之职,因而他受到皇帝的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D.梅尧臣喜欢饮酒,名贤及土大夫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带着酒到其家共享。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特嗟赏之,为忘年交,引与酬唱。
译文:
(2)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
答
11. C (知:通"智")
12.D(A在; B间或,断断续续;C 因;D精巧/手工业者)
13.B(①②被动句③省略句④判断句)
14.A②表现梅尧臣做河南主簿的缘起;④表现世人对梅尧臣的态度;⑥表现梅尧臣喜欢喝酒。)
15.B("在这些名人的支持下"文中无根据)
16.(1)(钱惟演)惊叹于他的学问,与他结成忘年之交,并相互吟诗酬唱。
(2)自宋以来,像梅尧臣那样,因为诗才出类拔萃而流芳后世的人是不多的。
参考译文
梅尧臣字圣俞,宋宣州宣城人。是侍读学士梅询的侄子,在诗作方面造诣极深。他的诗,有一种深远而淡泊的意境,并常于平淡中显现匠心独运的奇巧。起初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诗才没有被人们发现。后来,梅尧臣以父荫而入官,为河南主簿。当时留守西京的钱惟演发现并惊叹他的才华,与他结成了忘年之交,并相互吟诗酬唱,抒发情感。欧阳修也与梅尧臣结为诗友,并自谦不如梅尧臣的写诗才能。梅尧臣因受到知名前辈的夸奖与鼓励愈发兢兢业业,潜心苦读,终于在宋代文坛上名声大振。自宋以来,像梅尧臣那样,专以诗才之名流芳后世的人实不为多。梅尧臣曾对人说“:大凡做诗,要注意立意新颖,语言考究,发前人所未发,感前人所未感。而且,能自如驾驭难写之景,使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能使读者感受到诗句之外深远而美妙的意境。只有这样的诗才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后世都以为梅尧臣的这些观点十分精辟与精彩。
梅尧臣曾先后做过德兴县令,建德、襄城知县,监湖州税,签书忠武、镇安判官,监永丰仓等地方官。大臣们屡次举荐梅尧臣任馆阁之职,因而梅尧臣得以受皇帝召试,并被赐进士出身。
宝元、嘉年间,梅尧臣随宋仁宗参加郊庙祭典,并献上赞美诗,还曾向皇帝上书谈振军备战之事。梅尧臣为《孙子十三篇》做过注,撰有《唐载记》二十六卷、《毛诗小传》二十卷、《宛陵集》四十卷。
梅尧臣家庭清贫,他自己喜欢饮酒。名贤及士大夫多与之交往甚密,并常常是带着酒到其家与之共饮。梅尧臣十分健谈,且无所畏惧。嬉笑怒骂之情皆寄寓于诗中,晚年尤其如此。有人曾得到过西南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一件布衣,发现布衣上绣织有梅尧臣的诗句,可见梅尧臣在当时的名声是何等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