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继和面奏曰:“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城毕,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上曰:“苟缓急,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时继迁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继和上言:“镇戎军为北面捍蔽,又为熟户所依。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赖圣谟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失万倍矣。”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牢酒以赐。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甲,常如寇至,人多怨焉。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继和言其事,乃诏:“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先是,继隆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久之,迁西上阁门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
(节选自《宋史·李继和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B. 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C. 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D. 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官。
B. 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
C. 牢酒即牢牲和酒,古代用作赏赐慰劳的物品,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
D. 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悼念。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有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反对保留镇戎军,继和表示反对,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
B. 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继和英勇迎战,得到朝廷嘉奖;他去世后,皇帝派遣诸王去吊唁。
C. 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继和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令士兵终日穿着铠甲,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
D. 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冲突,官吏没有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继和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
(2)上曰:“苟缓急,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
【参考答案】
10. D
11. B
12. C
13. (1)平凉旧地,侧面控制夷人部落,是中华的险要地理形势,在那里筑城有很大好处。
(2)皇上说:“如果有紧急情况,不为他增加兵力,旧可能导致失去救援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继隆”“继和”为人名,可做主语;根据上下文“边任”为“任边疆职务”的意思,“兵柄”为固定词组,为“兵权、军权”的意思,两处都不能分开;故本题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B项,“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表述错误,“河”在文中指“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阅读全文,逐项对比分析。本题C项,“因敌寇经常到来”不合文意,原文为“常如寇至”,而非“因敌寇经常到来”。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扼,控制;襟带,险要地理形势;为中华襟带,判断句;城(于)之,为省略句。(2)苟,如果;缓急,
【参考译文】
李继和字周叔,年轻时因恩荫补供奉官,三次提升至洛苑使。淳化年以后,李继隆大多担任边疆职务,李继和经常随行,友爱极其深厚,每每派他入朝上奏军机事务。李继隆解除兵权,亲笔抄录唐李勣的遗诫交给李继和,说:“我们的家门不衰落就靠你了。”起初,李继隆请求在镇戎军驻地筑城,朝廷对此犹像不决,李继和当面上奏说:“平凉是军事旧地,侧面控制夷人部落,在那里筑城有很大好处。”太宗这才允许。后来又失守,咸平年间,李继和又为此进言,于是命令用夹板筑城的方式修筑。任命李继和为知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筑城结束,建议招募贫民及弓箭手,开垦农田囤积谷物,又多次请求增兵,朝廷商议没有允许。皇上说:“如果有紧急情况,不为他增加兵力,就可能导致失去救援了。”任命李继和兼任泾、原、仪、渭钤辖。当时李继迁尚未平定,命令张齐贤,梁灏谋划,因而向李继和询问边疆事务。李继和上奏说:“镇戎军为泾、原、仪、渭州北部屏障,如能经常用步兵骑兵五千人来守卫,泾、原、渭州如果有紧急情况,在这个军镇会合,合力作战守卫,那么贼军必定不敢经过这个军镇,我忧虑提议的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建议裁撤。依赖圣上深谋远虑,不被人们的意见迷惑,又设这个军镇,一年以来,蕃部都因此平安定居,边境百姓不再愁苦,以此比较,保存与废弃两种意见,就相差万倍了。”真宗因为他精心于边事,非常赞赏。戎人乘巡逻警戒宽驰时,一天晚上,填塞长壕,翻越古长城到达城下,李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抵御,贼军占据险要地形又冲过护城壕,列阵交战,史重贵受重伤,打败赶走他们,缴获大量铠甲马匹,诏书嘉奖,另外拿出良药、缣帛、牛羊美酒赏赐。李继和武艺精熟,好论战略,通晓典籍,所到之处治理有方。然而性情刚烈残忍,对部下缺少恩德,所辖士兵终日穿着铠甲,总是像敌寇到来一样,人们多怨恨他。真宗多次进行勉励,并且为他遮掩。当时朝廷经常下诏严禁挑起边境事端,有时有应当进行最严厉治罪的话,官吏不了解深刻的含义,就判处斩首,李继和上言此事,就下诏说:“从今以后有提到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都要奏报。”在此之前,李继隆去世,李继和耻于依靠遗恩得到官职。很久以后,升为西上阁门使。大中详符元年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追赠为镇国军节度使之职,派遣诸王率宗室穿丧服前去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