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8.前人评价这首诗“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6分)
10.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8.答: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状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9.答: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入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10.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二
22、请说说首联“枕”“床”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3、末句“开窗放入大江来”,有人将它改写成“开窗忽拥大江来”,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
22、(1)照应和点破“宿”的题意;(2)突出诗人的想象、幻觉,为下联蓄势,为更加奇特的想象做铺垫。
23、不好。因为原句“放入”二字,将大江人格化,突出大江的磅礴气势,同时也突出了诗人的豪迈激情;用笔旷放,构思突兀,景致超绝,气势雄伟。(或者,好。改句“忽拥”二字突出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无限柔情,更能强调抒情主人公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