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阅读答案与解析-杜荀鹤

2019-09-21 15:27超越网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借松写人,没在深草中的小松反衬出潦倒落魄、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B. “刺头”一词不但勾勒出小松外形特点,而且把它鲜明个性勾画出来。
C. “渐觉”一词用得精当、含蓄,侧面写出了小松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
D. 三、四句连说两个“凌云”,感叹眼光短浅的时人不识小松是栋梁之材。
15. 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


14. A 
15. 有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A项,“反衬出潦倒落魄、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不正确,“自小刺头深草里”意思是说“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不是“反衬”的手法,也没有体现“潦倒落魄、报国无门”。此诗借松写人,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勾画出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此题的要求是“结合全诗,对尾联进行赏析”,解答时需要找到尾联,先翻译诗句,再结合上文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诗歌的尾联为“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意思是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在这两句诗中,关键词分别是“凌云”和“识”。“凌云”在上下句中分别出现了一次,但意思不同,上句中“凌云”是用来修饰“木”的,“凌云木”指的是当年的小松,结合上文可知,当年的小松埋没在深草中,无人认识,因此诗人说“时人不识”;后一个“凌云”则是指小松已经长成为大松,直冲云霄,这个时候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因此人们会道其“高”,对它进行赞美。“识”是认识的意思,不“识”小松而“识”大松,是常见的现象,诗人在这里发出感叹,揭示出“识”得小松才是有识见、有意义的道理,批判了“时人”的目光短浅。既然“时人”不“识”小松,那么因不被“识”而受到伤害的小松也必定存在,表达出诗人的感慨。考生依据这些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翻译】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