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薄暮》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2019-04-25 22:52超越网

薄暮①
杜甫
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寒花隐乱草,宿鸟探深枝。
故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
人生不再好,鬓发自成丝。
【注】①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
14. 有论者认为颔联一语双关,别有寄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 诗人为何“心苦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 颔联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深秋薄暮诗人所见之景:一片衰草离披中,几茎野花若隐若现,飞鸟投林,在树枝上跳跃着寻找栖息之所;实则寄意颇深:“寒花隐乱草”比喻战乱中自己辗转多地,混迹逃难队伍,“宿鸟探深枝”则比喻自己避乱蜀中,建成草堂,在颠沛流离后暂时安定下来。
15. ①悲秋:深秋薄暮,寒花乱草,入目萧条,悲意顿生;②感时伤乱:京城陷落,兵乱未歇,百姓流离失所,心忧不已;③伤己:人生暮年,鬓发萧骚,他乡漂泊,悲苦心酸。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内容,分析其手法的,再分析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题干提示“双关”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寒花隐乱草,宿鸟探深枝”,一片衰草离披中,几茎野花若隐若现,飞鸟投林,在树枝上跳跃着寻找栖息之所。结合注释内容“此诗为广德元年(763年)秋诗人在阆州(今四川境内)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分析,“寒花隐乱草”,比喻战乱中,自己混在逃难队伍中,几经辗转;“宿鸟探深枝”,比喻自己避乱蜀中,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生活暂时安定。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本题可以结合诗人杜甫的经历及注释内容分析。结合“江水长流地,山云薄暮时。寒花隐乱草,宿鸟探深枝”分析,触景生情,深秋薄暮,寒花乱草,油然而生悲秋之情;结合“故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分析,京城陷落,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感时伤乱;结合“人生不再好,鬓发自成丝”及注释“诗人几经辗转,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成‘浣花草堂’,开始了蜀中避乱的岁月”分析,他乡漂泊,年事已高,内心充满辛酸苦楚,感伤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