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
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
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首先指出了人生包括两个方向——出和回,显而易见,这两个方向是相逆的;然后对“出”“回”分别做了阐释,既有具象的看得见的“出”“回”,也有抽象的看不见的“出””回”,同时指出“出”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有所“选择、舍弃、收获”的过程。
试题要求回答并思考考生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因此,对于材料,首先要分析“出”“回”的内涵。“出”指走出家门,步入学校;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走出原先的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出”,还是出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所以在出门的过程中,需要兼具妥协与坚持。妥协,是与门外打交道的必须,毕竟外面的世界不会以自己为中心;坚持,是在门内锤炼自己的内在与技能。这样,才能在出门之后,朝着梦想渐行渐近。“回”,指回家,家是一个人的养分,是休养生息的地方,家可以是实指生养自己的地方,也可以是精神和灵魂的寄托。
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辩证分析人生“出”和“回”的关系。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关系体,所以个体的人不可能“闭门造车”,换句话说,人首先要出得了门,走得了远路,出门是实现梦想的方式。但是人出得了门,还要回得了“家”,因为远路走久了,容易迷失,懂得适时回家,才能令人保持清醒,保有自我。如果彻底与美好的过往割裂,只会让自己在丧失自我的道路上日渐迷惘。
因此,写作时,应当综合上面的分析进行思辨性写作:人要学会出门,还得懂得回家。奋斗人生路,辉煌灿烂之中,不忘保留清醒,三省己身。即使成绩再耀眼,也不要在骄矜中迷失自己。一味地妥协,只懂得出门与舍弃,不懂得回来与保留,自然容易忘记初心,误入歧途。出得了门,回得了家,人生才更有意义。
立意:
1.出得了门,回得了家,人生才更有意义。
2.出门勿忘回家,乐享出彩人生。
3.出门以历练,回家而生息。
例文:
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
有人说,人生有两个方向:出和回。就像山涧溪流为了奔向大海,不惜穿过平原深谷;就像大海勇于乘烈日之车,毅然洒向人间万处;一滴水,以出和回的形式,完成自我的升华,获得了热烈与平静的共舞。和我们一样,时时追逐梦想出发,不忘找寻初心回家。
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这些门里门外的跨越,逐渐在我们人生的画布上着墨上色。
走出家门,离开爱护我们的家长;离开校门,与关爱我们的老师、温暖的同学挥手告别;工作之后,为了心中的一种想往,离开熟悉的舒适区,奔赴另一片沃野或荒原。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有些门我们必须跨越;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门外的世界已经就在眼前。如果必须出门,不能在门里登高沉潜、静听心曲、蓄积力量,怎能不惧到门外实践磨砺、追逐发现、搏击风浪?
出,更应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而人生,会在这种主动的出发中升华。
一代才女叶嘉莹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古诗词,为此她不惜放弃国外更优厚的待遇,回到南开大学,最终收获的是孜孜学子的热切、古诗词吟诵的不绝回音和中国古诗词文化的当代传承;郭晶晶选择了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为此她放弃了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的机会,最终收获的是如今以另一种光芒四射的身份活跃在自己人生的舞台。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谁的一生不会经历选择呢?为了梦想出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勇气,是智慧,是舍弃,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出门,出发,也不能忘了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回家,除了获得休憩与安慰,更意味着拨开迷雾云团,找寻初心和自我。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从东土大唐出发,为了取得真经,途中历经磨难、各种诱惑,最终唐僧不忘初心,完成使命。纪伯伦在诗歌《先知》中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樊锦诗不忘初心,坚守大漠,一生献身敦煌文化;机长刘传健不忘初心,在客机遭遇毁灭性事故时,凭着责任与毅力挽救了一机人的生命;不忘回“家”,想想自己为什么出发,我们的心才能更安定、更坚强。
人生,需要“出”去,也需要“回”来。追逐梦想出发,找寻初心回家,在不断的出与回之间,收获人生的绿树繁荫、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