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莎士比亚说:“人生就像一匹由善恶交织而成的布,我们的善行必须受我们的过失的鞭挞,才不会过分趾高气扬;我们的罪恶又赖我们的善行把它们掩藏,才不会完全绝望。”
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内涵和范围,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运用的是比喻修辞,审题的第一步是理解喻体“纱线”的含义。在本题中,根据提示语,人生的纱线由善与恶组成,它的作用是鞭挞与庇护。“人生”,人的生存与生活。它有时间的长度与生存的宽度,是一个起伏跌宕的过程,也有不同的结局。所以这个题目的指向很明了,就是善与恶对人生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全面辩证看待)人生中这些两面!纱线--善恶--一切的善、一切的恶,包括对立的诸多方面,但必须是人生的。“善”与“恶”的理解是多义的:成功-失败,收获-失去,褒扬-批评,正确-过失,善良-邪恶,启发-呵斥,施舍-抢夺,美与丑,好与坏,忠与奸,乐与忧,爱与恨,进与退,苦与乐,顺境与苦难,真与假,得与失,积极与消极……。是可大可小的,如“恶”可以只是小小的过失,“善”就只是对乞讨者的施舍。关键是写出对完整人生的影响。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信任、乐善好施、宽容忍让、理解关心帮助他人、正直善良、真诚、诚信等。恶:欺骗、偷窃、不守信用、猜疑、敌对、冷漠、唯利是图、落井下石、漠视、欺凌弱小、欺诈、凶狠、残暴无情、冷酷自私等。这个作文题可写自己也可写他人,可写现代也可写古代,可内可外。既可主要从善的方面立意,也可主要从恶的方面立意,也可把善与恶交织起来写。可从以下方面立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鉴人以自鉴;用善行温暖他人,自己也能分享他人的温暖;用善行赎救被玷污的灵魂;正视弱点和错误,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前行;善与恶永远双生双克,共生共灭,没有善就不能显出恶,所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善与恶可以相互转化,浪子回头金不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善恶一念间,所以要慎言慎行,少犯错误;善是经,恶是纬,善恶交织成完整的布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美好的催化剂;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扬善抑恶,健全人格;有所约束,才能有所放开。议论文应当围绕善与恶对人生的影响来确定中心论点。记叙文要详细描述做好事、善行或犯错、良心受遣责、反思忏悔的经过,并点出善行或过错对自己或他人人生的影响。
人生的纱线
我犹记得尼采《查拉图斯特加如是说》里对善与恶的思考。他以汪洋恣肆的诗体熔酒神的狂醉与日神的清醒于一炉。他呼唤着“超人哲学”,宣称上帝已死,他说,这是个大善大恶的世界,我们只有自我救赎。
是啊,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人生就像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没有谁十全十美,没有谁纯粹的大善,佛亦如此。因为救赎才得有佛。
“非洲圣人”史怀哲就是这样一个用恶去鞭挞以驱使善前进的人吧。年轻时他用弹弓打过小鸟,看见鸟的痛苦他幡然醒悟,丢下弹弓掩面痛哭。而他的一生似乎都在重演儿时的选择,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选择,是拾起弹弓,学会杀戮,还是丢下弹弓,劝善与行善?他终究是悔悟的,从中年入非洲丛林起,他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那片贫瘠的土地。尽管爱因斯坦称赞他是“纯粹的善良的人”,我却宁愿记得他扔下弹弓痛哭的一幕。在人生善恶交织的布上,他竭力扭动着善的纱线织成锦绣。
基督教徒总要学会去忏悔。小孩子也会从小被教育懂得忏悔。忏悔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人生观。我感慨于托翁鸿篇巨作《复活》里的人性善恶。之所以为复活,不指肉体的起死回生,而指人性的回归和善心的救赎吧。我是喜欢并欣赏着男主人公的,尽管他曾经那样不完美,玩世不恭,戏弄玛丝洛娃的感情,但人性复活后的他,却是如此光彩夺目。我钦佩于他从混沌中迈出的一步,那便是自我救赎了吧。你瞧,这便是人性,孰是孰非,本无定论。只要你肯改变,只要你肯细细摹挲这善与恶交织的人生纱线,你总会织成美丽的布来。
我想,托翁的《复活》和森村诚一的《证明三部曲》便是诠释人性的最好注解。前者在恶的深渊看见善的晨煦,后者在善的虚假美景里撕开捧出人性的丑恶。我钦佩森村诚一犀利的视角,却更偏爱托翁所彰显的人性复活悲悯的情怀。正因为这样由恶而愧疚善心溢出的认知,贯彻俄罗斯文学的本身,故才有学者哈金的赞叹:“如果说法国文学是午后的甜点,那么俄罗斯文学就是必备的正餐。”
是啊,我们永远无法成为十全十美毫无瑕疵的人,那么,请做一个永远战战兢兢的人。因为有过失,所以心怀愧疚,转而行善。因为行善,我们努力修补人生的不完美,才能竭力使人生这块由善恶纱线织成的布变得完整平滑。也许我们所能做的,仅此。但只有这些,岂不是已然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