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世上多的是醉与痴的人。屠呦呦醉于青蒿素事业,梁思成痴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徐霞客醉于山水,顾恺之痴于丹青……
专注地沉浸在对某样事物的爱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醉和痴暗示着专注与持久,以及单纯而明净的心灵背景。这会让人将人生变成一串串接连不断的赏心乐事,让快乐加倍。
以上材料能引起你哪些联想或体会?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则材料中,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不难,难就难在为关键词释义。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痴”与“醉”的意思是一样的,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释义:“痴”与“醉”同义,皆指沉迷于某样事物里,不可自拔。事实上,这体现出了做事情的一种专注的态度,一种持久的精神,一种内心纯粹、不受外物诱惑的境界。而这种态度、精神和境界,可以体现在哪里呢?可以体现在平淡生活里一份小小的痴迷与留恋,也可以是对待人生的超然态度里。
写作时,要抓住材料核心词语“醉与痴”,书写自己在生活中对某件事物的沉浸与专注,如沉醉于书法、沉醉于阅读、沉醉于周末游湖赏景等,展示自己在此之中感受到的快乐与幸福。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证哪些事物才值得我们去“醉与痴”,就如材料中的屠呦呦醉于青蒿素事业,梁思成痴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徐霞客醉于山水,顾恺之痴于丹青等,以及怎么去做到“醉与痴”的问题。
参考立意:
1.醉心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幸福。
2.一生只做一件事。
3.专注与持久让你走向成功。
例文:
醉于木工活儿
秋风吹过故乡的麦田,也吹过田边一角的小木屋。爷爷庄重地将自己的工具盒捧起来,摆在最顶层的架子上。
爷爷从前是做木工的,在那个田边小屋里,童年的我常常看到他弓着古铜色的腰,一只脚踩在粗大的木头上,一只手扯着锯子,沿着刚弹上的墨线,一下一下锯着,木屑飞扬,木材的清香掺杂在秋日下午的暖阳里,让人慵懒而舒适。锯木的声音逐渐小了下来,一块笔直的板材就稳稳地落在了木屑中。爷爷擦一把汗,喝一壶茶,眼神有光,那是一种庖丁解牛后的自得喜悦。
他操起一把凿子,下手很快,大刀阔斧,“唰唰”两下便有了雏形,我看着这个略显粗糙的物件,有些想笑,可是看到爷爷坚定而沉静的眼神,也就不好说笑些什么了,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生怕打搅了他的工作。说来也怪,只见他拿来几张砂纸,在这粗坯上来回打磨几下,那些原本还粗糙的地方居然慢慢地平滑起来,越来越精细了,内在的木纹也隐约露了出来。他开始谨慎起来,一点点地雕琢着这块木头,仿佛绣花。我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爷爷的眼神里尽是得意,毕竟这是他几十年的手艺!
阳光从小窗斜射进来,照亮了这个承载着他无尽梦想和荣耀的地方。
那年,爷爷离开家乡。走的那一天,人们都说他犯了傻,不在家好好种地,非要跟着那些走街串巷找活干的木工师傅学手艺去。爷爷没有回应,但他的眼神笃定。
几年后他回来了,已经是四邻八乡最有名的木工头,尤其是一手雕花绝技为人称道。每逢婚嫁喜事,人们都托他做木工,准备嫁妆是个精细活,往往在一家就待上几个月。他喝上几两酒,操起刻刀,游走的手像是一条灵活的鱼在水里穿梭,忽深忽浅,游刃有余。看着一段段木头变成了雕花的喜床、三开门的喜柜、精致的子孙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喜悦的光.
时光过得真快啊!爷爷叹息一声,用一块白布擦净锯子,把它轻轻挂回墙头。他对于这些老朋友,总是轻拿轻放,生怕磕了碰了,坏了这营生的家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进城去的多了,村里的西式小别墅也多了,都是钢筋混凝土墙和时尚的落地玻璃窗,搭配不上这些雕龙画凤了。新式的家具商场早已在城市占据主导之地。席梦思当然比雕花的硬板床舒适,抽水马桶也自然比子孙桶方便。人们失去了等待锯拉斧凿的耐心,都是直接从商场里选一套,省事又省力。
可爷爷还是那么宝贝他那套木工玩意儿,总是小心翼翼地摆在最顶层的架子上。没有人来找他做大家具了,他就经常自己捡些木头料子,东磨磨西雕雕,要么给我弟弟做些小玩意儿,要么给自己做条椅子。有时候,我看他那么宝贝他的木工活儿,会很不解地问他:“爷爷,您这木工都过时了,您为什么还天天干它呀?”爷爷一笑,说:“因为爷爷喜欢呀!”
是啊,因为爷爷喜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