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成为别人和成为自己
郑板桥有句诗很好,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所有生命体都有共性,运势和路数有一定规律。生命之可贵又在于各显神通,彰显个性,即使不自量力或勉为其难,也算是绽放了生命的姿态。有人说,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往往忘了自己。是这样的,但我觉得这恰是年轻生命的优势。当然,如果保有敢成为任何人的雄心,又能不忘初心素志,善自把握,稳扎稳打,自我成就,那必将是人生最完满的历炼。
诸葛亮生逢乱世,避乱隆中,苟全性命是真,不求闻达是假,他一直处心积虑,引而不发。稽考典籍,广涉经史,不拘微末,观其大略,广交名士,经营人脉,考量豪杰,仰觀俯察,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他自比于管仲、乐毅,终辅佐刘备奠定蜀汉大业。后期他如能继续优化国运、民力、官风和士气,善自将息,有以自保,伊周之功必將大成,割据偏安对民生的贡献也许会一直维持。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也不能解构历史。心雄万夫,追逐梦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英雄值得景仰,即使未能克终,也应给予尊重。但如果英雄们都能够始终准确权衡主客观资源,恰当掌控个人和他人的情绪做派,做理性的自己,避免不切实际的任性和失误,也许更容易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也许会更好看。看来,敢成为任何人是事业的动力,弥足珍贵,自知自控是事业的保障,成为真正的自己则更为重要。
生命历程各阶段收获不同,领悟了过往的得失即使改变不了结局,也可以昭示后人。王安石有天道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豪气,但不切实际、急于求成、用人不当和急功近利却断送了改革大业,事与愿违。同时代苏轼的剧情反转,是因为他的沉淀、超脱和旷达,他不再是那个轻狂傲世、口无遮拦的才子,人生也就步入了快车道。陆游暮年在慨叹早岁不谙世事,由衷赞叹诸葛亮的无人比肩。同时期的辛弃疾则仍在醉里梦回凭谁问,努力寻找着报国恢复的不遇机缘。
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所以青年人,少年心事当拏云,敢想敢干,甚至敢为天下先,都是可以的。但要理性不要轻狂,要沉稳不要冒失,要恰当掌控自己,调节好环境和资源,把握好心态和手法,切合实际,致知格物,才能修炼出菩萨心肠和霹雳手段。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认识别人,成为别人,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把两者结合运用,才是真正的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