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静观云卷云舒,遐想辽远天空;静听溪水潺潺,向往静谧自然;静待花开花放,期许生命绽放

2023-08-27 15:46超越网

作文
静观云卷云舒,遐想辽远天空;静听溪水潺潺,向往静谧自然;静待花开花放,期许生命绽放;静享日升日落,眷念过往时光……唯有静,方能品出世间的美好。
此刻,静静坐在考场的你,一定思如泉涌,情如潮起。去书写吧!让你的万千思绪定格,成为你生命中的永恒。
请以“静”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好此文,首先要理解“静”含义。结合材料内容可知,静是大自然中的万籁无声,静是一种氛围,一种心灵感觉,静是一个和谐的画面……“静”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有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表现主体。我们可以谈一谈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找寻自己内心的宁静。挑选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可以是浮躁的学习心态,对名誉的过分渴求,在这些吵闹中你不断失败,于是你意识到了只会静下心来,抛却对物欲的渴望,脚踏实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或者通过记叙自己失败的经历,从古人中汲取静的可贵性从而调整心态。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选择任何材料都不能游离中心,都要围绕“静”的话题来选材。如从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小“静”,比如课堂上要静心听讲,专心做题,在静中汲取知识,享受书香带来的乐趣,说明了静的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德。也可从历史名人、文学家等中举例说明静能助人成功,为之大“静”。还可以引用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点明主题,从修身养德、专心做事、保持清醒等方面写“静”的美。
第三、文体。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如写记叙文,要写清楚事情的过程,细节真实,详略得当;思路清晰,语言连贯。选择材料最好要贴近生活,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不要怕材料的琐碎,那些细碎的时光,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体验,镌刻着我们的真情实感。如写议论文,则是需要清晰地点出自己的观点,静下心,做事会更专注、更有效。静一点,来听听自己的心声,我们的行动会坚定而有力量。我们可以围绕“静”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可以以“静的魅力”即“静”所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和净化心灵、提升心灵为观点行文。引领考生去体验“静”的力量,安静一点,平静一点,宁静一点,去充分发现生活的静美,去坦然面对生活的得失,去坚持梦想的追寻,去坚守一种不能放弃的信念……论据经得起推敲,使用的论据要能支持论点;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静一点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默默无闻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富有魅力。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尊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思得佛门真谛,成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层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门人;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让我们一起,静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