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

2022-05-24 16:38超越网

材料作文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你读了这则材料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并阐释你的观点。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主要写的苏轼与黄庭坚吃面的故事。师徒二人均处于被贬的处境,但二人一同吃面时,表现却是不同的。黄庭坚食不下咽粗粝涩口的面条,但苏东坡却快速吃下面条。在材料中有一句核心句,“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哲学意蕴的材料,吃面只是一个表象,粗粝涩口的面条隐喻的是人生中的苦难,“吃面”则是把这些苦难咽下去。由此可见两人体悟人生的不同态度。人生之中,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有时候,人也无法改变一些事情的发生;但是,人可以把握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拿得起、放得下。智慧的人生,恰恰在于能够理智地放弃和取舍。
根据以上对材料的分析可知,作文的立意实际并不难,就是面对苦难时的态度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当然认为苏东坡的人生态度是最可取的。并且这个方向的素材也比较多,可以选择古今中外那些能够坦然甚至是乐观面对苦难的例子,因此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材料适合写成议论文,可以安排成并列式或层进式,如果有反面的例子,安排成对比式也是可以的。
从观点来看,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因此,我们在选材时可以选择新的材料,把一些用的较多的陈旧事例抛开。这样更能突出作文的新颖鲜活性。
立意:
不要咀嚼苦难。
坦然面对挫折。
以乐观之态面对苦难。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例文:
让苦难,随波而去
每一朵花都将经历风雨,一阵摇曳震荡之后,有的或许会跌下枝头,与叹息一同归于尘土;有的则仍旧傲立枝头,将微笑留给果实。
同样,每一条人生之路,也可能迂曲多阻,或遇虎豹当道,或遭骇浪当头.只是,当一些人抱着山石哭泣悲伤之时,另一些人已经挺起胸膛,撇下苦难,向着更光明的方向迈进。
苦难是人生的分水岭,乐观的人翻越而去,不再回头;悲观者则抱膝长叹,迍邅不前。其实,其间不管多么巉峻多么艰险,只要翻过这些山峰,背面就可能有山路,或蜿蜒曲折或笔直如箫,通向成功。
是的,山的那头,夕阳下,黄昏的天地金黄灿烂;就在天际,那青山与红霞相交处,正在演绎凤凰的涅槃,正在上映浴火的重生。  
然而,就是这么一道道坎,伤透了多少人的心?它们的阴霾遮住了多少人的视线?有多少人没能挣出纠缠的曲线,又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抑郁彷徨!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说道:他们在苦熬,许多人确实在苦熬他们幻想,假如架起柴火,把苦难放在瓮里煮烂,也许就会做出一道生命的好汤——可是,他们错了。他们用一生的心血熔化苦难,最终的结果是,苦难称心如意地将他们沦为钳奴,他们的生命,只不过是永不停歇地为苦难本身编织嫁衣。
 走出苦难!
 正像罗马一位诗人所说的:昨日之余,积于身,累于心,既如此,何不抛开苦难,忘记心中的痛楚!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悲剧的世界,可是并非所有人都似黛玉那般弱不禁风。在一片花丛当中,我们也找到了湘云这朵笑傲风霜的花儿。她的身世并不比黛玉好,不仅襁褓之中父母离违,还受青春守寡之磨难。然而,我们从她的风谈玩笑当中,看不到忧愁的影子,接踵而至的苦难并不能改变这个豪爽的女子,她始终坦然潇洒地笑对人生。
 回眸历史,雨井烟垣,也许,我们真该与苦难随波而去。就像苏东坡吃面条的慨叹:你何必去咀嚼它呢?花落就落了吧,抛下苦难,放一声旷达的仰天长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