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中国农业大学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开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旱涝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他曾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如今,曲周从“盐碱地”到“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看到这则材料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含意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青春与梦想”主题活动中来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次作文分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讲述了辛德惠与石元春等人来到曲周,让曲周由“盐碱地”变成了“米粮川”,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的事情。
任务是:材料引发了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材料含义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青春与梦想”主题活动中表达看法。
要求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完全按照题目要求去写即可。注意是演讲稿的形式,结合材料的含义来写,不一定非要引述材料内容,只要把握含义就可以了。
那么,材料的含义是什么呢?
材料中说,谁来养活中国人?只有靠我们自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自力更生的问题。
材料中说,46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来到曲周、留在曲周、奉献曲周,一代接着一代。这是奉献的问题,也是坚持的问题。
选择好角度,写作即可。
另外一定要注意演讲的主题是“青春与梦想”,文章中一定要讲明白青春与梦想的关系。
[立意]
1、青春需要坚持,才能实现梦想。
2、青春需要奉献,梦想才有价值。
3、青春就要自立,梦想才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