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审题立意。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②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班固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④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⑤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
⑥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巴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则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作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解答此类试题重在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本题要注意要把握这些名句的意思,提炼出核心词语,结合对题干中名人名言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如第①句是“正确认识自己”,第②句是“爱国”,第③句是“学会学习”,第④句是“实践精神”,第⑤句是“责任”,第⑥句是“热爱人生”“奋斗”。然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写作角度,并根据立意选择其中的名句,进行组合,形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