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澎湃新闻获悉,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抬头低头、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
材料二
瑞典一所高中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学生的出勤,学校董事会被认为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处理不符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的规定。瑞典数据监管机构对当地一所高中开出一张金额为20万瑞典克明(约合人民币14.7万元)的罚单。
材料三
美国伊利诺斯州和德克萨斯州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法,要求收集和使用人脸识别的公司和个体必须遵循一套基本的隐私协议。要求包括在收集前得到知情同意、规定数据保护义务和限制保留位置、禁止从生物特征数据中获利等。
阅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一个新技术的引人,常会发生“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的错位。当技术触角深入个体的生活之中,必须划定严格的边界。类似人脸识别这种监控技术,使用时应当紧贴着底线需求,如公共场所的安全等。不可随意做增量,将其延展到个体状况判断、教学质量评估等具有一定主观裁量空间的领域之内。管理系统的数据如果只用于教师和管理人员掌握学生动态,或许并不侵犯隐私。但系统把学生一举一动都纪录在案,会无形中增加学生个人相关信息泄漏的风险;教学管理滥用科技手段,缺乏人性化,会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反感,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损害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既要善于向科技借力,提升管理的效率,让学生对学习重视起来;同时也不能过度依赖管理,要着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就这点而言,课堂人脸识别可以采用,但应该注意使用的分寸,能满足基本管理目标、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好。
参考立意:
校园管理应坚持审慎谦抑的规则底线;
教育管理者们要改革理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集思广益,检讨和反思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缺位,不断提高法规意识与科学管理的水平,扭转学风;
教师要调整教育方法,提高课程质量与管理水平,提高讲台上的魅力;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厘清隐私和效率的权衡、学生隐私保护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