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有人说,真相来自探寻,来自我们自身对生活奥秘的认识,而这个探寻生活奥秘的过程

2020-02-19 16:48超越网

有人说,真相来自探寻,来自我们自身对生活奥秘的认识,而这个探寻生活奥秘的过程,展示了生活的意义。又有人说,不了解生活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的人、不了解生活本质的人,是幸福的。
读完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所思和所想呢?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读完这段文字后有什么所思和所想,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材料中说了两类人,一类认为探索真相的过程展示了生活的意义,一类认为不了解生活本质的人是快乐的,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生活本质的人是幸福的。这个作文题考查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认识,分歧点在于需要不需要了解生活的真相和本质,据此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立意,可以支持探索真相,也可以支持家长不了解真相不了解生活的本质,还可以处在了解和不了解之间的中间状态,都是可以的。

供选立意有:
清楚生活奥秘,生活才有意义;不弄清生活奥秘,生活一样有意义;不知,不尽知,生活有滋味;对于生活的真相全知道,生活才有滋味。知和不知之间,生活有味道。……


知与不知,都很美
材料中有人认为需要探寻生活的真相,说这展示了生活的意义;有人认为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生活本质,是幸福的。在我看来,人生在世,就要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知与不知,都很美,都让生活变得精彩。
探寻真相,才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对于科学家们而言,正如一个恰当的比喻,懂得的知识就如一个圆,你懂得的越多,这个圆也就越大,所接触的未知也就越多。所以只有弄清了,生活才有意义。屠呦呦,一位从医学研究的科学家,对于她而言,研制出抗疟疾药物便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袁隆平,一位植物学家,对于他而言,研制出高产量杂交水稻便是他人生的追求;爱因斯坦,一位科学家,对于他而言,了解一切未知背后的真相,便是他人生辉煌的一刻……科学家们的生活,也许没有浪漫的烛光晚餐,没有温馨的全家欢坐,没有随性的对酒当歌,也许只有枯燥无味的数据,只有反复的实验,只有无数种科研材料,但是他们却视之为一生的珍宝,这就是他们的追求,这便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他们探寻生活奥秘的过程,就是生活的意义。
然而,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难得糊涂”。在美学界,有时不必去探索其中的真相,不知或不去知,这称之为“朦胧美”。面对一片开得正旺的五彩缤纷的野花,画家看到了便会拿出画笔将这片美景描绘下来,一阵微风吹过,花儿摇曳着舞姿。画家便随心而动,一幅随风舞动,有些零乱美,模糊的画作便诞生了。画家不必了解鲜花为何开,何时又会落,风儿又因何而刮来等等类似的问题。对于画家而言,他发现了这片迷人的野花,并画出了得意之作,这便是他这一天的收获,这样的生活便是精彩的,有滋有味的。
要知道,不尽知,会带给生活以神秘感,让我们对明天饱含憧憬。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我们现代人或许还无法完全理会其中真意,但正因为这份不尽知,我们才能在诗意朦胧的意境中享受到古人温柔舒心的抚摸。
有时候,解决一道难题,弄清其中的奥秘,这样的生活是精彩的;傍晚时分,看到天边那轮落日,金灿灿的,染红了半边天。无需用物理化学知识去弄懂为何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只需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这样的生活亦是有滋有味的。
何必执着于生活的真相,又何需尽不知,知或不知都是一种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