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

2021-03-19 09:58超越网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70分)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一、材料审读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周易·乾》。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此句可视为材料引子。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里的“总是”凸显所述行为具有普遍性,强调话题有探讨的价值;“久而久之”指出行为延续所产生的后果。“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中的“环绕”“塑造”值得揣摩,“环绕”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信息接受中心形成“包围”的状态,暗示信息接收者应具有一定的判断和取舍能力;“塑造”意味着信息接收者的改变。这是同类信息作用于人的无意识过程和必然性结果,不能不引起重视。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紧承第二句,以两个“更加”突出同类信息的包围和对人的改变是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实际上这里暗含着一个“信息茧房”概念——“信息茧房”是指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第四句以四个后置状语进行举例,“浏览”“点赞”“分享”“感动”等表述紧贴学生生活;“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置于句首,起到警醒作用。
四句话由传统文化说起,逐步将考生引进“信息”情境,直指考生未来塑造与“和谐发展”,能有效考查其核心素养。
二、立意分析
根据以上解读,题目立意基本落实在“同”和“塑造”两个关键词上,即“人的趋同性使人容易被同类信息所塑造(同化、改变)”。这种塑造(同化、改变)可以直接指向“互联网时代”这个情境,但考题并没有限定考生只能立足这个情境构思作文。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材料的“形”(内容)是“所关注信息对未来的你的影响”,其“神”(含意)则在于“今天你所有细小的关注点乃至行为习惯,都将决定未来的你是怎样的”。如下角度可供参考:
1.誰“偷”走了我们的阅读时光。
2.涵养媒介素质,方有最美和声。
3.“一个榜样胜过二十条教诲”,所以偶像崇拜须弘扬正能量(参考拟题: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4.在日常行为中养成好品行(参考拟题:谨防踏出规则的那一步;自爱是你为自己增的光)。
5.我们不仅是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生产者;是受他人影响者,同时也是影响他人者。理应时常反思:我为改善社会风尚做了点什么(包括向其他社会成员输出了哪些、何种质地的信息)?
除了从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及人格精神的化育等方面着笔,从个人兴趣爱好、审美观等方面立论外,谈及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互相影响并走向和谐,也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