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请以“脾气与亲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021-03-18 15:59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但他不知道的是,母亲那时已处于肝癌晚期,对儿子的心疼和来自身体的病痛折磨着母亲。在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来不及了”
材料二: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修养”。
人们往往以好脾气对待陌生人,而把坏脾气留给亲近的人。请以“脾气与亲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一)题目解读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的特点,稳定中有创新。试题设计聚焦学科素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学会辩证思考。
该作文题由材料、写作引导语、常规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一属于事例型材料,写的是史铁生双腿瘫痪后,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并引用作家在《我与地坛》的话表达自己因所谓的倔强带给母亲的伤害而引起的后悔之情。三句话构成一个语意链:人不顺时容易对自己亲近的人发脾气,由此也会对之造成伤害,总有一天自己会对因自己所谓的倔强给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而悔恨。材料二属于观点及言论型材料,第一句话表述了一个观点:人们往往以好脾气对待陌生人,而把坏脾气留给亲近的人。即脾气与关系的反向关系。成为学生审题立意较为明显的提示。第二句引用周国平的话进一步深化主题: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修养。
写作引导语对学生写作进行了提示与限制。综合材料要求学生整体感知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围绕其中的关键词及其相互内在联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而以“脾气与亲疏”为主题既是对学生写作的主题限制,同时也是对学生审题立意做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示,降低了审题难度。
【题目限制性】
1.材料限制。引导语部分明确要综合以上材料。学生需要结合两则材料,综合材料内容进行写作,脱离材料自说自话便会偏题或跑题。比较恰当的处理是可以把材料二当作引论或是立论,而可以把材料一当作例证。
2.主题限制。考生在写作时需要针对“脾气与亲疏”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表达想法时不能脱离材料内容。
3.价值判断限制。通过分析材料,可见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思考“脾气与亲疏”之间的关系。要挖掘其正面价值,体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题目开放性】
1.立意角度。考生在表达对“脾气与亲疏”的认识与思考时,可从亲疏的角度拓展。可以谈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可以谈子女对父母的态度,还可以谈夫妻之间或别的有亲近关系的人之间的态度。方向多样,角度自由。
2.联想思考。考生对于“脾气与亲疏”的认识与思考,可结合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联想拓展。比如,独生子女因父母的溺爱而对父母的倔强,以及一些人在工作上不顺或在外面的人际交往中受了气就把气撒在家人身上的转嫁。此外,考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不同,着力点不同,角度自然不同。
(二)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以好脾气对待陌生人是礼貌,以好脾气对待亲近人更是修养。
2.不要在父母面前保持你的“倔强”。
3.无论亲疏,学会控制你的情绪。
4.控制脾气,善待亲人。
5.不要把你受的气转嫁给家人。
偏题立意:
1.要控制脾气。(脱离主题限制)
2.人要孝敬父母(片面理解材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