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人用“土”来形容不合潮流的事物,但当某些“土”的东西渐渐消失时,人们又怅然若失。《乡土中国》说,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阐释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第一句话“有人用‘土’来形容不合潮流的事物,但当某些‘土’的东西渐渐消失时,人们又怅然若失”,是关于“土”的社会现象描述。“但……又”转折句同时表现了对某些“土”的东西的肯定。因此,应该正面立意。材料的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抽象升华,目的在于拓展思路:土生万物,土创文明,土蕴情感……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躲不开的乡土,抹不去的乡愁。
2.土地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美德。
3.“土”气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
4.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明。
……
偏题立意:
1.难忘的土地。
2.家乡的习俗。
3.就喜欢他那样的“土气”。
4.在亲情的土壤中成长发展(亲情)。
文字,是故土里长出的精神庄稼
江南杏花春雨,塞北骏马秋风,东瀛樱花清酒,西洋荷马海伦;青海花儿调、黄河船夫曲、蓝水多瑙乐、红土孔雀歌、苍原赶车谣、清乡水磨腔:一方方水土,一曲曲歌诗。文字,是故土里长出的精神庄稼。
土地无声,文字留痕。茫茫黄土养育了《诗经》,那深浅水域自然冲荡着《楚辞》。王国维对屈原精神的阐述深得后学之心:“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林语堂在大洋彼岸用ABCD重绘《京华烟云》,陈寅恪在故国中土用仓颉方块阐述“独立自由”,赵无极在巴黎用马蒂斯色彩《向杜甫致敬》、用庐山瀑布《向马蒂斯致敬》……大地河山,吞吐着冬夏,长存在那些有情有义、有笑有泪、有方有智者的心里、梦里、手里,集于舌尖、嗓间、指间、纸笺……
文字,是故土里长出的精神庄稼。
龙应台的父亲少年离乡,乡音难改,改葬方归。当司仪用湘语唱起“上——香”“拜——”时,她深深跪下,眼泪决堤。千古以来,故乡人就一定是以这样悲怆楚音招魂的:“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在这里,楚音与天地山川一样幽深,与苍天鬼神一样宏大;司仪的每一个音,都像父亲念《陈情表》的音,每一个音都重创儿女。”此时此刻,她方才理解父亲灵魂的漂泊,方才明白他何以听《四郎探母》泪下,方才欣悦他真的是回到了梦里的家。
生活之地与精神之地交织重叠,人生之树就可能更加茂然,所以,我们记住了基于大地的写作:
莫言的“红高粱”仍然在山东暗燃,艾芜的“绿森林”仍然在云南明媚,李白的“江油城”仍然在四川后世招月,赵佶的“万岁山”仍然在南宋遗民触泪,萧红的“呼兰河”仍然在黑土地静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仍然在中俄边界呜咽,齐邦媛的“巨流河”仍然与渤海冲击,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仍然在广褒的北美无拘无束浩荡……
我承认水土养人,但人不是植物,土地决定植物但不决定人性人心人格,也许我们不必把地与人画上等号或强加因果。但你能想到吗?明末清初,北方降旗林立之时,水润江南却为了汉唐衣冠而发愤一击;保百里河山,留千年魂魄,写万卷气节。
也许,我们更应在意是否记住了养育过我们的某方水土?是否记得住、留得住、对得住所经历的每方水土?你可以写不出《我的阿勒泰》,画不出“我的高尔泰”,但你至少可以为养育过你的土地留下一株金麦穗、一缕稻花香。
因为,你的文字,本就是生你养你的故土里长出的精神庄稼。
点评:文章从小处着笔,紧扣材料,对“土”的理解依托于“文字”这一载体,诠释了土地不只生长庄稼,还要生长“精神”。内容丰富扎实,语言文采斐然,结构层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