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咬文嚼字》公布“十大语文差错”。这十大差错依次是:(1)“新冠”的“冠”误读为guàn。(2)“戴口罩”误写为“带口罩”。(3)“共渡难关”误写为“共度难关”。(4)与医学有关的“杏林”误写为与教育有关的“杏坛”。(5)“宵禁”误写为“霄禁”。(6)“挤兑”误写为“挤对”。(7)药物的“副作用”误写为“负作用”。(8)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9)“科创板”误写为“科创版”。(10)“螺蛳粉”误写为“螺丝粉”。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并提出你的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此材料是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每到岁末,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都会评出“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这并非哗众取宠之举,的确是当代汉语使用过程中避免谬误流传的需要。
在中小学,挑错、改病句是语文课训练的一种形式。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在中学毕业后,汉字的规范使用全凭每个人在学校时的“老本”,基本上没有人再去硬性地规范和要求了。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化时代,汉字从书写到使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时候写字变成了打字,会读不会写的情况越来越多;“有木有”(有没有)、“童鞋”(同学)、“酱紫”(这样子)等网络语言流行;广告、招牌中随处可见乱用同音字、乱改成语的现象,这都使得规范使用汉语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汉语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对于它,每个使用它的中国人都应该抱有一份敬畏之心。所以考生应意识到规范的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写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的重要性。
对此,写作时,可以首先简要介绍材料中所提到的“十大语文差错”,或者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语言错误引起,展开对于语言规范的思考:从小处来说,语言不规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和长远发展,甚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满篇错别字的家长能够有效地正确引导孩子的语文学习;从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而满篇错别字显然无法保证文化艺术的正常传播等。对此,则应继续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规范使用汉字汉语,对此的提议可以参考国家文化艺术传播平台如《汉字听写大会》、社会文化艺术传播的严格审查以及个人的习惯等等角度。
立意:
1.规范使用汉语汉字是国人的责任;
2.筑牢国家发展的语言文字基石;
3.净化语言环境,让表情达意更温馨;
4.以语言文字凝聚文化自信。
【作文】
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
素有“语言啄木鸟”之称的语言文字类权威杂志《咬文嚼字》公布了“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仔细审读罗列出来的这些误用语,它们都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多都是高频用语,总体上反映出当下语用环境还有很大净化的时空。所以,我认为: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
作为人类专属性的交际工具,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面对面的口头表达,还是以文字的方式交流,都离不开文字词汇;而要准确地表达,收到良好的交流效果,遵循汉语表达习惯,正确使用是前提。
同音多字,或同字多音,仅仅从语音上很难确定词语的使用,像“戴口罩”的“戴”、“副作用”的“副”、“宵禁”的“宵”等,由于同音词的存在,导致在使用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这样的乱象,一个方面是用词时没有清楚词语本身的含义,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同音现象。只有明确了词语的准确意思、具体描绘的对象和特定的语境,才不会出现把“挤兑”误为“挤对”、“副作用”误为“负作用”的情况。
综合分析日常生活使用语言出现的差错,除了词语音形义的原因,不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也是重要的方面。就评选的“十大差错”看,“杏坛”与“杏林”不分、“叹为观止”的误用、“科创板”与“科创版”的错乱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就出现差错的类型看,有对专业名词使用对象不清楚的,有对新词新语内涵不了解的,有对熟语,特别是成语使用范围、对象和色彩不明晰的等等。也正是因为这样,造成了语言环境的混乱,也为准确地交流沟通设置人为的障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人类专属性交际工具,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面对面的口头表达,还是以文字的方式交流,都离不开文字词汇;而要准确地表达,收到良好的交流效果,遵循汉语表达习惯,正确使用是前提。
汉语言作为母语博大精深,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敬畏之心对待,恰似韩麦尔先生对待祖国语言法语般。而要做到这些,爱是前提。发自内心喜爱,然后在使用语言时才会怀有敬畏。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为净化语言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理由相信,像《咬文嚼字》杂志一年一度必备的文化大餐“十大语文差错”将会慢慢淡出公众的视野。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请大家从我做起,做到规范使用汉字汉语,爱惜我们的语言,因为爱惜我们的语言就是爱惜我们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