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材料作文。
2018年9月29日,支付宝退推出了一个转发中国锦鲤的活动,转发指定的微博,支付宝会抽出1位全球独宠于一身的“中国锦鲤”。奖品包括鞋包服饰、化妆品、各地美食券、酒店等,价值百万。2018年10月7日,支付宝从三百万转发者中抽出了唯一的一条中国锦鲤,即网友“信小呆”,他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一时间微信圈转发“中国锦鲤”火爆,甚至很多人还转发信小呆的“求保佑”,大家都希望好运气砸中自己。其实锦鲤自古就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寓意吉祥富泰。现在互送锦鲤渐成一种风尚,小到商务伙伴礼尚往来,大到商肆开业庆典,尽力成为旺运招财的馈赠佳礼。
此事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是一则很能引发人们思考的社会现象材料,“锦鲤”一词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走红,这既是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发展社会的碰撞与融合,又迎合了大众渴望幸运的深层心理。材料交代了三点内容。一是支付宝推出中国锦鲤转发活动使“锦鲤”一词迅速走红,其走红原因是举办方提供的“免单大礼包”太诱人了,大家都渴望这个巨型“馅饼”砸到自己头上,这揭示了人们渴望成为幸运儿的深层心理,和支付宝对这种心理的迎合。二是“锦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富泰”,转发“锦鲤”求取好运是人民大众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表现。三是各地商家效仿支付宝而推出的“互送锦鲤”活动,同样是抓住了大众渴望幸运心理而进行的炒作。所有构思必须以材料为出发点,脱离材料即为跑题。从命题层面来讲,这是一道阐释加时评类作文题。作为阐释类,考生构思必须紧紧围绕“锦鲤”一词;作为时评类,考生就要透过现象探究“锦鲤”走红的原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生需要持着理性的态度,辩证分析、思考和取舍。写作时要态度鲜明,谈看法要有理有据。本题目既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的认识能力和辩证思考,又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还可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此事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命题人陈述“锦鲤”这一现象时对大众和商家用词非常客观中性,没有限制考生的思维,考生可以见仁见智,自圆其说即可。具体来说,考生可以选择大众角度,评判大众的行为,探究转发锦鲤的深层心理;可以探究“锦鲤”一词走红的原因;也可以选择支付宝、商家、微博、微信角度,理性分析他们转发“锦鲤”、互送“锦鲤”的原因、动机和社会影响;还可以站在整体角度,综合多方进行思考,“锦鲤”的迅速走红,是商家、微博、公众号的炒作和大众追捧的共同结果……这就给考生构思写作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材料提示我们,“锦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美好与好运”“吉祥富泰”,而转发“锦鲤”求取好运是人民大众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表现,同时还传承了传统文化,这是积极的一面。面对商家的红包诱惑,民众纷纷加入转发大军的行列,民众过分渴望幸运而锦鲤却只有一条,我们的“锦鲤”到底在哪里?怎么做才能获取人生的“锦鲤”呢?这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锦鲤”一词能迅速走红,除了其本身内涵以外,还和支付宝联合其全球合作伙伴开展的活动、设置的巨额大奖有直接关系。考生可以直接评价其借势炒作的行为,如“不可为了商业利益,诱导民众追逐幸运”;也可以呼吁商家综合考虑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打造企业文化,传播传统文化。这又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从文体来看,材料要求写作议论文,这就要求考生要有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写作思路。从行文结构来看,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对“锦鲤”现象的态度;然后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立意:
大众角度:幸福需要奋斗,不能迷信锦鲤;追求“锦鲤”不可靠,努力工作才是真;幸运只是一时,奋斗才能永恒;成为“锦鲤”实可喜,但人生不能全靠幸运;有奋斗才能绽放芳华,靠幸运只能走向浮华。
商家角度:营利传承文化,“锦鲤”锦上添花;做有责任的商家,办有文化的企业;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商业炒作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企业不能没文化,盲目炒作不如主动传承;为营利盲目炒作,不如企业形象和文化相融合。
其他角度:.转发“锦鲤”是民众对美好的期盼,对幸福的向往;转发“锦鲤”既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丰富词语内涵; “锦鲤”走红,是商家炒作和大众追捧的共同结果;文化传承方式创新,不妨借鉴“锦鲤”走红。
锦鲤之运,可遇不可求
今年10月,一名南航毕业生因转发锦鲤获奖,自此以后,转发锦鲤赢好运风行朋友圈,而各地商家、微博更是以此活动博关注。我认为,锦鲤之运,可遇不可求,应客观对待,以积极生活来“赢得好运”,越努力,越幸福。
有网友曾言:“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本该奋斗的年纪,而你却躺在床上转锦鲤。”此话听起来玩笑有趣,而细细想来,委实如此。好运气本是可遇不可求,为何仍有痴儿深陷其中?
锦鲤本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观赏鲤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作为一种原始崇拜,象征着美好寓意。骋目流眄琳琅文物,锦鲤的图案流传数代,而当下,锦鲤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一时转发锦鲤赢好运风行朋友圈令人反思。失去客观的盲目追捧,着实令人不忍发笑。这实则是人们的惰性心理在见到好运降临他家时的发酵,锦鲤美好的本身寓意亦令人模糊不明了。
白居易曾言:“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转发锦鲤怎能真正赢得好运呢?不过是谋求心理安慰罢了。人们的惰性心理在朋友圈的肌体如肿瘤般生长,常态的生活分享亦被侵蚀几近朽烂,渴求好运的心理因舆论而变得臃肿,锦鲤的吉利富裕之意被过度消费利用,只留得刷屏污染,暗自呻吟了。
如此助长“锦鲤之风”盛行的另一推手则是商家、微博、公众号等,它们打着给人们传递好运的旗号,实际上却以此来获得转发和关注,更大范围地导致锦鲤霸屏污染,扰乱原本相对和谐的网络环境。商家、微博、公众号等应正确利用范围较广的影响力,引导人们理性生活,而非沉溺于空想。
锦鲤之运,诚然,是可遇不可求的。而客观崇拜亦有助于人们积极地面对生活,生活的最小部分已是无穷,理性生活方为智者。林清玄先生有言:“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诚然,理性对待生活中的好运方为智者。
倘众人皆沉醉于转发锦鲤以求得好运眷顾,将是何其荒诞的世界。生活中潜在的“灰犀牛”看似很远,而一旦爆发则会排山倒海,避之不及,客观生活,让“灰犀牛”彻底消失,何不自己成为自己的锦鲤,如此方“可遇可求”,而“锦鲤修炼大法”的秘诀,实为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