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媒体上出现大量以戏虐口吻议论国人或中国社会问题的“中国式xx”,如“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插队”、“中国式接送孩子”、“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思维”等等,于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
另一方面,“中国速度”、“中国改革”、“中国力量”、“中国信心”、“中国创造”、“中国梦”、“最美中国式”正式变成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
以上文字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媒体热点词汇,一类是戏虐中表达着自嘲和质疑,于调侃中彰显着反省与担忧的种种“中国式xx”,一类是代表先进、正能量、国家魅力的代名词,为世界所接受,成为各国的标杆的“最美中国式”。这里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成就放在一起,让学生感悟认识,并让考生从这些材料中找到触动心灵的点,进行立意构思,没有多大的难度。这是对学生形成中的价值观的直接考察,它实际上要求学生要关注现实,关注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并同时体察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且对此有一个客观公正理性的认识和把握,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可偏执一面,缺乏全局观念。所以立意上可以选择材料给出的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或赞或批。现象之间自由组合,有机关联。
参考立意:
从中国创造看中国力量
为中国式反思
为最美中国骄傲
厉害了,我的国
为中国力量点赞
点赞,中国力量!
C919光荣首飞、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天舟一号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惊艳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近年来,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频频亮相。如果把视野打开,近年来中国重大创新成果的名单会拉得更长:“中国天眼”、“墨子号”、“蛟龙号”、天宫二号……让我们不由得为中国力量点赞!
当自主创新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中国人的科技自信心一次次被点燃。如果说以移动支付、共享交通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创新更多归类为“模式创新”的话,那么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则更多聚焦尖端核心科技的创新。这种“比高科技还高级”的科技,不仅“硬”在技术的高壁垒和原创性上,更“硬”在其激活创新活力、塑造经济面貌的价值和能力上。这种“硬”塑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力量。
我们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同时,也要为这些高科技成就取得付出艰辛劳动的科学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前半生是言行无忌的孙悟空,后半生是一心护法的孙行者”,南仁东以他22年的坚守,呕心沥血终于建成了中国天眼,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推动中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正是他们以自己默默无闻的扎实苦干,孜孜以求的探索追求,支撑起了中国力量的坚强脊梁!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支撑起中国力量美丽天空的更多的是平凡朴素的普通人。正是由于每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书写下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我们看到了走进田间地头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看到了筑起了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塞罕坝三代人,这些朴实、真实、平凡的人身上写满自信和光荣,也为中国力量添枝加叶,增砖添瓦。
当然,在感受中国力量的同时,我们也要有清醒地认识,拒绝盲目自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发展新态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亟待提高,某些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机制仍然制约着创新活力的释放,许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研发能力仍然需要增强……补足短板,敢碰重大科技命题,才能让中国力量更大更强。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不是看客,而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为中国力量点赞的同时,更要为中国力量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