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俭戒奢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修。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②马克思:“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③进入21世纪,特别是现在,面对全球疫情和贸易保护壁垒的双重压力,我国把鼓励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策略,明确提出并采取许多措施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内循环”
看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意把握
1.作文审题要立足于把握题意。三则材料,第一则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价值导向是崇俭戒奢;第二则是伟人论述:侧重于理论阐释,第三则是时代需要,侧重于当今形势,二三则的价值导向是鼓励消费。
2.观点要辩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总体而言,二者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崇俭戒奢是宝贵的文化传统,是个体的德行之基,是个体实现幸福人生的观念,是指导人类科学消费行为的根本,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鼓励消费是鼓励人们主动追求合理而理性的幸福,是产生经济循环活水源泉的重要手段,是新时代崇俭戒奢文化的重要内涵。
崇俭戒奢是传统美德,应该坚守并且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品格坚守。但它并不是要求人们去过苦行僧般的生活,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并不矛盾,在环境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量力而行,杜绝浪费与奢侈。鼓励消费是在社会发达的新时代下的促进社会更好发展的策略,特别是现实环境下的自救需求。它不是提倡奢侈生活和铺张浪费,是通过震荡的消费更好地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二者是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
考生在分析崇俭戒奢与当下鼓励消费的关系时,逻辑上要能自圆其说,割裂分析或强拉关系都属于审题不到位。只抓住一方来写,属于偏离题意。
3.崇俭戒奢与当下鼓励消费的关系要侧重于时代需求,崇俭戒奢的历史审视要服务于鼓励消费的现代诠释。之所以鼓励消费,原因很多,一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要求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云谲波诡让内循环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选择。
考生要联系生活实际,避免做概念上的空洞辨析,要让文章有现实意义。
二.评分标准
(一)依据标准,细化为四个类别:
一类卷:54—60。其中54—56—类下,57—58—类中,59—60一类上。
1.内容契合题意,要求全面准确体现命题意图。
2.分析问题要体现发展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一定的思辨感。
3.表达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前后一致。语言流畅,文面整洁,书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