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事物的价值呈现,主要有三种时间方式:一是即时呈现,即指人们在付诸实践之后马上便可得到预想的结果;二是延时呈现,强调人们在一定的过程 积累之后才能有所收获;三是永不呈现,喻示人们无论怎样势力与探求,也不能或者无法完全洞悉其中的价值。有时候,怎样的人生更有价值,如何让人生富有价值,往往先要面对并选择价值呈现的方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并选择价值 呈现的方式?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一)材料分析
本题立足现实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思辨意识。材料共分为两句话。第一句由三个分句构成,主要说明价值呈现的三种时间方式,是写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种即时呈现,强调人们通过一定努力或者行动能够自立即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体现行动与回报的对等关系,既是人们现实普遍的心理,也能折射当下“快餐文化”与效率为上的社会现实,背后可能隐藏着功利主义和投机主义思想;第二种延时呈现,指引人们要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体现行动与回报存在一定的延迟关系,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态与人生本质,但也隐含着人们只有不懈追求,不断努力,达到一定的量变后,才能发生质变,才能有所收获,是较为普遍也是合理的人生境遇;第三种的永不呈现,看似预示着人们无论怎样行动努力,最终都无法实现或完全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体现一种“徒劳无益”,但人生的选择与价值实际上无法完全用价值实现来评价与衡量,纵观历史,恰恰是那些看起来未能实现的价值追求引领着人类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句话强调价值呈现方式与价值实现的关系,是写作的立意指示。三种价值呈现的方式往往能隐含着三种乃至多种价值追求的选择,要想让人生富有价值,首先要思考清楚自己选择的价值呈现方式。但三种价值呈现方式不能简单评价其优劣好坏,也无法脱离具体情境加以盲目选择,这既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提示语分析
提示语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在追求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并选择价值呈现的方式”,既交代了写作重点、写作对象,强调理解材料,深入思考,同时“面对'一词又隐含着价值追求过程中的漫长与艰辛,引发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加以辩证理性的思考,体现材料的限制性与导向性。
提示语中“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则要求考生写作时不可泛泛而谈,在联系材料的同时也要立足自身和社会生活现实,对所选的“价值呈现”有所阐发,特别是能围绕自我生活实践来写作,注意在陈述观点与阐述材料时要有理有据。
此外,还要注意符合试题“要求”。
[立意分析]
一类作文;
1.对材料中有关“价值呈现”的选择要有正确合理的认识,紧扣材料并能对一些自己的选择或者如何面对做出剖析,观点明确,言之有据。
2.青年学子结合自身生活的经验,联系具体的生活事例或经典素材,能对“价值呈现”予以思辨性思考,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言之有理。
3.体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身份意识、对象意识、文体意识和任务意识等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