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有这样一则《孩子在为谁而玩》的寓言故事。“你在为谁而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请联系

2019-05-13 18:39超越网

有这样一则《孩子在为谁而玩》的寓言故事。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你在为谁而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请联系实际写出白己的感悟与思考。不许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要回答“你在为谁而玩”的问题,首先要分析这则寓言。寓言中,老人通过很简单的一个心理战术,成功地将孩子们从“为白己快乐而玩”变成了“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作为美分的操纵者,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最终赶走了嬉闹的孩子。
    “为自己快乐而玩”和“为得到美分而玩”是孩子们前后玩的动机。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白己的主人,就如孩子们之前的“为白己快乐而玩”。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不得其乐,就如之后“为得到美分而玩”。内部动机对应内部评价体系,与白我相关联。有着坚定的内部评价体系的人,往往     能够不忘初心,走自己的路,产生巨大的内驱力,真正激发潜能,释放自己的最大能量, 找到自我实现的快乐。就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言“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之不若人也”。     外部动机对应外部评价体系,以外部评价为白己的人生坐标。但是外部评价往往     与期望值不对等,于是我们的内部心理天平就容易失衡,要么因此而心生怨念、痛苦不     堪,要么降低期望,退而求其次,要么被外部标准绑架。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忘记了初     衷,忘记了原始动机,就像上学时,因为各种成绩奖励而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T作后又因T资、奖金、职位而忘记了T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但是外部评价体系并非洪水猛兽,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合理、科学的外部评价也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现状,纠正航向。
由以上分析可知,材料谈的是人生动机问题,可以将说法转换成“你在为谁而活”。    
写作时可以考虑两个问题:如何培育并坚守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为独特的白己而活?    
如何正确看待外在的评价,使之成为完成自我的助力?
 
据此可立意:
    坚守初心,不忘来路,做自己的主人。
    “内”“外”结合,走向成功人生。
    不要被外在的评价捆绑。
    客观理性地看待外在评价,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