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

2019-03-12 10:30超越网

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姑娘,苦恼中拍了一段短视频传到网上后,收到了上万陌生人的安慰和鼓励。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漫天要价,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林呜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           
某大学宿管阿姨徐根娣退休之日,受到寝室楼800多名同学集体“请愿”挽留。  
云南小伙崔庆涛在高考结束后,与父母一起在建筑工地上打工,以减轻家庭的负担。收到北京大学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上拌砂浆。                  
公交调度员王刚通过社交网络发动亲朋好友帮助在寒风中卖红薯的老人。
军事测绘员张民历时38载,踏遍千山万水,亲手绘制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军事地图。
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读了上面六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考生须在阅读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以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一)对于材料的理解
题目中的材料选取了现实生活中六个不同的人或事,但都有一种触及人心的力量温暖着我们的社会。六则材料,内含异中有同。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三、五则材料:安慰、鼓励求职失意的姑娘,大学生集体挽留即将退休的宿管阿姨,公交司机发动亲友帮助卖红薯的老人,都体现出了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第二则材料: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和他的团队攻克难关,实现自主创新,为国争光,体现出的是一种责任担当和国家情怀。
第四则材料:云南小伙考取名牌大学,仍在工地劳动,体现出的是“寒门贵子”的自强与担当。
第六则材料:张民跋山涉水,书写测绘传奇,体现出的是坚守与担当。
(二)对于引导语与写作要求的理解
1.引导语“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触动我们心灵的故事”,既是对材料内容的总括,更是对立意和写作的方向作了明确的引领与限定。考生必须从这些材料中找到触动心灵的点,进行立意构思。
2.写作任务“请以其中两三例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指令非常明确。材料组合:以两三则材料为立意基础,体现出一定的自由度。写作内容:读了上述材料之后的感触和思考,属于个体的思考,体现思考的差异。写作目的:分享感触与思考,体现行文构思与表达的差异。
【立意参考】
立意一:以一、三、五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温暖你我就是这个社会的温度”;
立意二:以二、六两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责任与担当的国家情怀”或“克服艰难困苦坚守执着的精神的精神”;
立意三:以一、四两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既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在困境中更要自强不息”;
立意四:以一、五两则材料为基础,可以提炼出“网络时代拓宽了传递温暖的空间,也加快了传递温暖的速度”,进而也可以引申为“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发展,还有一种柔性的力量”;(如“水滴筹”网络渠道)
补充说明:材料还可以有其它组合,形成其它的立意,但是如果只就一则材料立意(如只写“自主创新”),而不涉及其它材料,应视为审题偏差,判分应不高于三类。
【关于“明确文体”】
考生可以选择多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评卷员应对考生所选择文体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评分。
题目要求“明确文体”,就是选择了一种写作文体后,其文体特征要突出。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