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小美指着自己的脸蛋问妈妈:“我好看吗?”妈妈指着小美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字说:“你只看到那张脸了,这也是你的脸啊。”
小美指着挡风玻璃上落了一层灰的车,问妈妈:“咱家的车怎么老不开啊?它都该洗脸了。”妈妈指着灰蒙蒙的天说:“你只看到车的脸了,咱北京的脸呢?”
小美看着电视里一张瘦削的脸,对妈妈说:“这个林爷爷没有旁边十几年前照片上的好看了。”妈妈说:“如果你觉得他这张脸不好看,你可以去看看他领导建造的港珠澳大桥,那是他的另一张脸,更是我们国家的脸啊。”
……
爱美的小美若有所思:原来“脸”有好多好多。
请你以“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材料主要讲小美和妈妈关于“脸”的对话,最后得出结论“爱美的小美若有所思:原来‘脸’有好多好多”。可以写“脸”的本题,相由心生,写透过面部表情观察的情况,推测事情的发展等。也可以写身边人的“脸”,如老师的“脸”,母亲的“脸”,城市一角的农民工的“脸”等,通过不同的“脸”,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感悟等;还可以写“脸”背后的折射的人物的精神,如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等。
脸,人生的军功章;真脸,假脸;脸,体面、颜面;珍惜自己的“脸”等。
脸
“爸,您瞧瞧您这脸,全是皱纹和老人斑,您才四十岁啊,可得好好保养保养了,我跟您出去啊,人家都以为您是我爷爷呢!”女儿搂住吴强的肩,笑着说道。
吴强放下图纸,摘了眼镜,笑着说道:“我哪儿有那么老。”“不信您看”,女儿顺手递来一面镜子。吴强看着镜中的自己,的确是老了许多。无奈地笑笑,“老就老吧,人哪儿有不老的”。于是又戴起眼镜来,看那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
图纸上画的是市区北京四合院重建规划图,吴强是八年前接到这个项目的。
八年前,局长领着正当壮年的吴强看了几处残败拥挤的四合院,吴强的心就平静不下来了。四合院,这可是老北京人的脸面啊!现在怎么就跟破烂屋子一样呢?局长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小吴啊,你还年轻,这个项目交给你,我有信心你能把它搞好。前些年,有位元首来我们这儿参观,十分想见见传闻中的老北京四合院,当时给我羞的呀,我上哪儿去给他找‘真正’的四合院群落啊。这两年,中央重视京味儿文化的修复与重建了,这个项目是最关键的一炮。咱老北京人的脸能不能找回来,就靠你了呀。”说罢,拍了拍吴强的肩头,转身离开了。
“呀,老吴,你怎么有白头发了!”妻子惊叫道,吴强不是很在意,看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国古建筑文献,应付了一声:“噢,是吗。”随手又给助手打了个电话,“喂,小刘啊,昨天让你帮我约的黄师傅你约到了吗?就是那个做樟木门扇的黄师傅。好,我明天就去趟他家里。”妻子喃喃道:“整天就知道工作,头发熬白了都不知道。”
“林经理您好,我是北京市文化重建小组的吴强。今天我来啊就是想跟您商量这块儿地”,吴强掏出了规划图,“您这个餐馆啊,原来是北京羊杂胡同的一个四合院,我们现在想恢复这个四合院,您看?”“没门儿,我们这餐馆开得风生水起,你可别想挡我的财路!”说罢,吴强就被请出了门外。
“旧建筑的用地与新兴产业的用地纠纷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吴部长,您也别太自责了,这本来就是块难啃的骨头。”助手小刘给吴强递来一杯茶。吴强摇摇头,“这事儿不解决,四合院复苏从何谈起。”
那一晚,吴强对着一堆文件和资料,挑着一盏孤灯,坐到了凌晨四点。妻轻声走了过来,“老吴,快去睡吧。后天去趟医院,女儿把号都给你挂好了。你可不能不去,你要是病倒了工作也没法干啊。”
“恭贺北京市第一批文化重建项目圆满竣工!现在您看到的是重建的北京四合院群落,此建筑为原清朝遗址的三分之一,与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交相辉映,可谓是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最佳融合……”
吴强的女儿推着轮椅,吴强坐在轮椅上意气风华,看着这灰砖灰瓦,面摊菜场,听着自行车铃,木门吱呀,吴强心满意足,整个人精神饱满,那张瘦削而干枯的脸也有了一丝血色。
蹦蹦跳跳的小外孙女扑进吴强怀里,指着这群灰砖建筑,“姥爷,这是什么?”吴强饱含深情地说:“北京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