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
对此,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透露考生姓名及所在学校校名等信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本题根据材料可知,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交流切磋、相互取益的重要性。所以可以据此立意。
立意:
(1)交流的重要性
(2)交流学习的意义
(3)学习与交流
学习与交流
许多人认为,学习,只需要靠自己。实际上,学习,更需要我们和他人的交流。
小时候,我总是有千千万万个问题。于是,我便蹲坐在门口,抬头望着天,一个人苦苦思索。可是,毕竟年幼,对于各种事物的了解就像晴空一样,除了偶尔的几朵云,什么都没有。便跑去问父母希望得到答案。与父母的交流中,我获得知识,了解世界,逐渐成长。
步入小学以后,我接触到了许多像我一样,对学习充满热情,对奇妙的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同学。每当老师提问时,他们总是踊跃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他们的答案总是正确的。而我却经常出错。为了与他们一道前进,每当我有苦苦思索却得不出答案的问题或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我便去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他们也总是乐于为我解答疑难,帮助我消除困惑,获得成长。与同学的交流中,我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成长。
交流与学习,这是提升与发展所需的亘古不变的条件,对于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蹇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的学习与交流,在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学习交流是唐太宗的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学习交流是玄宗以太宗为榜样后的“开元盛世”,学习交流是日本使来华取经,鉴真东渡传法,文成远嫁吐蕃,玄奘志在西天……
因为有了学习交流,唐朝达到繁盛的顶峰。而清末,国门紧锁,国人自给自足,不与世界沟通交流。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坚船利炮,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这是否定学习交流、闭关锁国酿造的苦果。
今天,中国成为一个腾飞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思想,独立而自强。学习交流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APCE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学习交流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学习交流的世界之中,加入
WTO、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都是中国与世界学习交流的最好注解。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果断勇敢地走出去,硕果累累地走回来,在祖国土地上展现交流学习的成果,助力祖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