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其实只是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发的朋友圈而已。”小刘坦言,自从父母半年前加入自己朋友圈之后,就开始“极度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有些小情绪发着好玩,却被他们当了真,不断询问、劝说,让我哭笑不得。”
你的微信朋友圈是否对父母无权限开放?你是否愿意父母从朋友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我们在朋友圈里屏蔽父母时,我们屏蔽的究竟是什么?
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也许是不想父母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唠唠叨叨,也许,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吧。
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
立意参考: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小刘悄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给出的任务是“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可以审出要讨论“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的问题。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立意:
一、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
1、从孩子的角度立意:朋友圈有私密性;孩子渴望自由,渴望独立,避开父母,减少矛盾;只依靠朋友圈与父母交流,并不能使双方感情升温;部分屏蔽是最佳选择等;
2、从父母的角度可以立意:父母应尊重孩子,不要以爱的名义监督管控孩子;关心适度;过度的关心说教,让子女反感;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会引发亲子误会,更不利于双方交流。
二、朋友圈不该屏蔽父母。
1、从孩子的角度立意: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试着换个方式交流,关心父母,搭建好与父母交流的桥梁;
2、从父母角度立意,父母想通过朋友圈了解孩子的生活、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建立家庭微信群,来加强沟通等。
三、朋友圈屏蔽父母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1.孩子们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3.朋友圈里内容参差不齐等
写给今天朋友圈屏蔽父母的人
尊敬的××编辑:
你好。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近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网络上屏蔽父母。这表现出95后的独立意识,也折射出网络中亲子间的关系模式。”当我看到这则消息时,我想写下我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功能的多种多样,我们沟通交流的方式也五花八门。例如,QQ、微博、微信等。
据说会玩微信的人有几亿,就连我们的父母也不例外。我们的父母也搭上了潮流的末班车。会玩微信的人应该就会发朋友圈,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发朋友圈的时候,应不应该屏蔽我们的父母呢?
这个问题曾经在各种的社交平台上引起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认为朋友圈应该屏蔽父母,他们认为,首先,我们作为青少年,已长大成人,应该有点个人空间、必要的隐私和秘密;其次,有些事情是可以对朋友圈的朋友倾诉,但却无法对父母说出口的;最后,他们认为朋友圈屏蔽父母绝不等于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更不是把父母排斥在感情之外。
但我个人却认为朋友圈是不应该屏蔽父母的。理由如下,
第一,我们虽然作为一名成年人,但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何况,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好不容易学会了玩微信,却因为你把他们屏蔽了而无法了解和关心你的近况,这岂不是与孝道背道而驰了吗?父母如果近期内不知道你的事情,是不是意味着父母会胡思乱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担心呢?尽管我们发的朋友圈有时会很单调,但父母看到了,也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很开心。再说了,能发朋友圈的内容,几乎是没有所谓的隐私和秘密可言的了;
第二,我们是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对我们的父母说的呢?我个人认为父母是可以与我们成为朋友的,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是无法对朋友开口的呢?
第三,朋友圈屏蔽父母绝不等于拒绝与父母沟通交流,但是就少了一种与父母交流的方式了,渠道就变得单一了,难保我们的父母不会因此而多想;最后,我认为,我们在慢慢地成长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在慢慢地变老,他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关心我们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为了让他们安心,我们的朋友圈也不应该屏蔽父母。
最后,希望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父母沟通。因为他们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变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吧。
祝
秋安
一个95后
2018年10月10日
点睛:朋友圈该不该屏蔽父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如何沟通,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这种交流遇上了朋友圈,就会发生更多的无法预知、无法想象、相似但又不同的情况,现在的高中生新潮前卫、自尊敏感、个性张扬、兴趣广泛,对于这个话题一定有许多自己的看法。此次作文沿用任务驱动型作文模式,选材贴近学生生活,让所有考生都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