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近古稀的某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的板书火了。严谨、工整的板书配合偶尔出现的科学家头像,被网友评价为“比PPT还要好看的课堂板书。”这位教授从教几十年,一直坚持手写板书上课,教学严谨又生动,课程常常是一座难求。“画画是我小时候的爱好,后来上课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听课,记住这些内容,就放到了板书里。”有人对这种教学方式不以为然,倒推十几年,从小学到大学,哪个当老师的不写板书呢?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呢?到了信息时代的今天,还死守着效率低下的板书,是不是也是一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呢?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对所给材料的总体把握,大学教授火的原因是:其将传统板书做到了极致,其恪守传统和发扬传统的那份执着,考生可以根据对教授火了的原因立意为:传统的坚守、工作的严谨、兢兢业业等角度进行立意。从高速发展的今天来看,人们对教授的质疑也可以立意为,课堂应该融入现代的元素,不要一味的恪守传统而丢掉了与时俱进,以上也是考生可以立意的角度。考场作文的立意虽然体现的是开放,但是考生要注意有最佳立意,例如本题的最佳立意就是站在赞扬教授的角度。
美在落笔生花处
执笔运墨,可知乌黑亲吻雪白的精妙;落笔生花,可成力如筋骨的书文。笔尖流光,可酿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书写并不只是一种记录方式,更创造出无双之美,美在落笔生花处。
坚持手写板书的教授走红,源自我们骨血中本就根深蒂固的文化景仰,源于中华文明子孙对传统之美的自豪,源于我们对书写之美的珍爱与重视。即使时光如风雨冲刷,即使互联网、现代科技冲击,都不能使他们褪色,而是在时光中越发美好,沉淀成我们心中共同的记忆。让我们心中能有一片家园供精神栖息,行走得更加自信。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书写的不仅仅是字,更是一个人的精神气度。
王羲之练字,染黑一方墨池。足以见得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自然,这品格就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恢弘的气势,有力的运笔,都成为珍贵品格的自白。一篇手书,就成为一个人的自传,你会在那一撇一捺间看见一个人的一悲一喜,体会到他落笔时的呼吸,这是电子文字永远不能达到的美,美在落笔生花处。
读着手写的字,如同读着一个人的灵魂,不仅仅知道了文字负载的信息,也欣赏着一个个带着书写者精神的精灵如何绽放。PPT上却永远是平面的字,而书写的,却是立体的篇章,让我们在多个维度与作者相遇。
当我们带着欣赏的惊奇和美丽的板书相遇,手写的知识如馨香的花朵绽放在心底。当我们为教授的认真严谨赞赏留连,文字背后的执着和认真也会成为我们烙在心底的记忆。
发展并不意味着抛弃落笔之美,汉字听写大会引发大众关注传统汉字,揭示大众手中无笔的现状,电子产品科技的便捷确实提高了效率,却无法带来落笔生花之美。不能忘记,笔墨自古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所有感悟和记忆。
发展与书写并不矛盾,笔尖的轨迹也是我们刹那的精神,笔尖的文化正是文化的载体。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可以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宣纸铺展,轻研墨色,转腕凝神,或高远或刚健或隽秀或端恭,让美在落笔生花处洋溢,让悠久的传统珍藏在心底,让先生先辈的精神成为我们共同的血液和记忆!
美在落笔生花处,发展本可以与书写之美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