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振奋了师生的爱国斗志。
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时代特征:“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三个问题内涵:“你是中国人吗”,同宗同族同源自我认同和民族自信;“你爱中国吗”,个体与国家同理心,心怀家国;“你愿意中国好吗”,个体有使命、责任、担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共同体。写作背景:“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写作身份:新时代有担当的青年;写作论题:如何与中国梦同频共振。抗战年代,青年的责任使命是救亡图存,青年的目标任务是在危急存亡之际,振奋爱国斗志,驱赶外敌,拯救旧中国,建立新中国。新时代,经济腾飞,科技发达,物质丰裕,精神充实,实现小康社会近在咫尺,实现现代化直至实现民族复兴富民强国都在前进路上。在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当下,作为新时代有担当的中国青年,应有清醒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自信意识,与国家同心同德,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继续奉献青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探讨青年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责任、担当和使命,合乎时代主题。
参考立意:做一个有担当与责任的青年;青年是推动时代发展重要力量;青年需要结合时代特征,确定追求目标;做一个爱国的有志青年;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开拓进取等。
先确定标题“做一个爱国的有志青年”,结合历史人物的爱国行为,如司马迁、苏武等,引出论点“做一个爱国的人”。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爱国就是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爱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思考或期待等,如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