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教育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思考与感悟?请结合下列其中一部作品确定某一主题,谈谈你所获得的美的启迪。
《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红岩》《家》《平凡的世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本题立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着重考查了新高考背景下考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基本学科素养,故考生紧扣写作任务,任选一部作品确定某一主题即可构思行文。如:选《红岩》可谈家国责任之人性之美,选《论语》与《平凡的世界》《家》可谈敢于追求之青春之美,选《三国演义》可谈英雄忠义之美,选《红楼梦》可谈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之美,选《平凡的世界》《家》可谈敢于抗争之生命之美……值得提醒的是,考生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自我与社会现实来谈美的启迪,如此,文章立意方有深度。
【参考立意】
1.让人性之美扛起家国重任;
2.青春之美,我们最美;
3.英雄忠义传天下;
4.勇于抗争生命之美:等等。
千古英雄风,忠义永流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翻开手中的《三国演义》,写尽人间忠义。《三国演义》中的“忠”、“义”集中表现在刘、关、张。以“桃园三结义”开篇,自始至终贯穿全书,结合得浑然一体,甚至难以区分,“忠”中有“义”,“义”中有“忠”,“忠”和“义”的成败、是非纵横交错。“忠义”成为《三国演义》中主宰思想和行为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也成为评判古今英雄豪杰的准绳。
君不见那取西蜀,定南蛮,未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的诸葛亮孔明乎?那一份忠义赚取了多少人文墨仕的尊敬。
君不见关羽正气凛然,终记得桃花三结义中的那一份情义。尽管曹操厚待,依旧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追刘备。却又为报曹操之恩,而不顾军令状于华容道上义释曹操。好一个天地忠义好男儿。
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太子如果值得辅佐就辅佐他,要是不值,您就可以取而代之。”这就意味着,诸葛亮随时可以抢下皇位。可是他非但没有那么做,还尽心尽力辅佐刘禅。这种忠义英雄,从古至今,代代相传。无独有偶,让我想起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那位院长——张定宇。
张定宇,平凡而伟大。为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他不顾病痛折磨,用一己之力给了患者生的信心。用“渐冻”的生命为武汉这座“孤城”托起了生的希望。这,与诸葛亮的力挽狂澜相得益彰。
“忠义”二字寥寥数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甚至很多人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宁可牺牲自己而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也相信有一部分人能做到一个“义”字,但是,能与坐在“忠义堂”上的那些忠、义双全的人相提并论的人,或许,还很少吧……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依然对“忠”与“义”心怀钦敬和景仰。现代社会里,人性越来越复杂,人心越来越难以琢磨,在人们的道德意识里,“忠”和“义”更成为人们对真善美、人之初的淳朴风尚的追求。
品读《三国演义》,心情难以平伏,为那些英雄的忠孝仁义所感动。鼎足三分以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不愿再步三国乱世之后尘,唯有祈盼千古英雄风,忠义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