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娱乐圈之中,很多人都纷纷以那种韩国流行文化的审美为标准,他们觉得男性涂上化妆粉,就显得非常的帅气。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的形象。
最近,随着“开学第一课”引发争议,节目中多位“娘炮”男艺人遭到众多家长的反感和批判。国内两大传媒巨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评论《“娘炮”之风当休矣》,对“娘炮”现象严厉批评;人民日报评论则发表《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对新华社评论进行回应,认为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失包容。
针对公众及媒体热议的“娘炮”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请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结合“针对公众及媒体热议的‘娘炮’问题,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分析,
立意角度一:娘炮之风当休矣。1、顺物之天以致其性,不要违背生态平衡,扭曲天性。“娘炮”的形象确实有碍行为正常人的“审美观”。男人阳刚女人阴柔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别之美,也是性别差异。2、外貌气质并不能成为“娘炮”成为众矢之的的理由,把“娘炮”当审美才有失“主流文化”价值观
3、文化产业化,商业入侵艺术,媒体与艺人过分追求功利目的,为了出新、异、怪,博人眼球,迎合观众喜新厌旧的挑剔心理,男子压抑血性,曲意逢迎。4、公众人物对受众尤其是未成年的受众的影响极大,没有辨识能力的青少年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下一代只喜欢拿着眉笔的兰花指如何拿得起枪。作为和娱乐节目应运而生的“娘炮”,因为其怪异的行为举止、另类的奇异怪装,有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立意角度二:在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多包容此种“娘炮”现象,精致、细腻、温柔,也可以是男性多元化审美的一种。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拓宽了性别审美的境域,丰富了审美标准。人们的审美观念要与时俱进。2、尊重人的个性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主流,允许自我意识的觉醒、复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排斥面目清秀的男性,潘安、宋玉、卫玠名列美男榜首,清秀儒雅,湿润如玉才有资格入榜。4、特殊的职业需要,应予以理解尊重。5、咬文嚼字,以“娘”称呼“小鲜肉”,含有性别歧视,是爆粗口,应予以否定。6、外表阴柔不能判定内心懦弱,没骨气,没责任感。7、粉丝并不都是脑残,她们有辨识,懂得动心于颜值,钟情于才华,沦陷于人品。
立意角度三: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也要注意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反对精神娘化,更反对热捧,过分宣传产生大量负面影响。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是什么?究竟怎样才是男性应有的形象?长期以来,对这些话题的探讨不仅在学术界长盛不衰,更在舆论场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一名普通军人在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红”,也可成为观察社会对男性气质认知的一个切入口。
从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中国传统所推崇的男性画像,从外在形象看也包含有精致、文雅的一面,而那种五大三粗的个人形象、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大男子主义的做事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主流。即便在少数人眼里“颜值”可以成为硬通货,甚至有“靠脸吃饭”之说,但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作用于世道人心的,仍然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其实,在一个强调权利和平等的法治社会,基于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评价,也逐渐被抹平。传统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也在很大程度融入了现代公民精神的内核,成为一种带有普遍共识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
基于此,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摈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说到底,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这正是: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