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是一本明快活泼的书,亲切易懂;有的是一本含蓄深奥的书,耐人寻

2019-03-04 16:28超越网

请将“读懂      ”题目补全,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是一本明快活泼的书,亲切易懂;有的是一本含蓄深奥的书,耐人寻味;而有的是一本诙谐幽默的书,给人欢笑…… 读懂一本书,结识一个人。
请将“读懂      ”题目补全,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特征鲜明,写出事件波澜,避免平铺直叙;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本命题作文,题目是“读懂       ”,写作时首先要补充题目,从题目前面的材料“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看应该是读懂一个人,给出的提示内容“明快活泼”“亲切易懂”“含蓄深奥”“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给人欢笑”,由此立意时可从这些内容入手,读懂一个人,就是读懂一种个性,读懂就是读出对自己的启迪。从问题看,要求写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行文中最好在记叙中穿插景物描写和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文章有感染力。

读懂母亲
读懂母亲是一种成熟,一种朴实而又真切的成熟。
我任性爱发脾气,小时候如此,大了还是如此。小时候的任性是我行我素,大了的任性虽然没有收敛,但我自己明白,任性的背后有了些复杂的情感。
母亲的唠叨会招来我不耐烦的埋怨,母亲小小的过失会引发我时不时的冷嘲热讽甚至是大呼小喝。
有时毫无端由,只因为我心情烦闷,就把一肚子的不快发泄在母亲身上。在母亲面前,哪怕无意间已经看到了母亲茫然的神色,哪怕心里已经隐隐地有了一丝愧疚,但我从不会开口对母亲说“对不起”。对别人,我可以把这三个字运用自如,可是对自己的母亲我竟如此吝啬。我不会把一丝一毫的愧疚流露于母亲,我始终都是高傲的。
外表虽是如此,我的内心却早已被自己的愚蠢折磨的不堪一击。曾看过一篇《秋天的童话》,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用鲜血同枫树交换御寒的大衣、食物、和甘泉。孩子被上了大意,母亲却倒下了。满山绿色的枫叶就在刹那间变成了红色。我想:世界上最朴实而又最具震撼力的红色原来是枫叶的红。文章末尾用了这样一句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在别人看来或许平凡无华的文字,对于我却触目惊心。我明白了一直隐藏在我高傲背后的对母亲的深深的依恋。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失去以后才觉得珍惜。这种痛心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能预感到。
我自以为已经长大,已经成熟,但一个不能读懂母亲的人,永远都无法超越自己心灵上的幼稚。在另一篇《读懂母亲》的习作里,作者做过这样的比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不能一味的去画一个以别人为圆心的圆,那样最终会迷失自我,永远走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轨迹;然而我永远也越不出与母亲构成的同心圆,那圆心就是我和母亲之间的默契。我这才明白,努力“创造”与母亲之间距离的人该是多么愚蠢。
母亲太平凡了,我们无须在母亲面前刻意打造自己,以至于我们很多时候忽视了她的存在,我们学会去体谅周遭的人,这种体谅时常是有意识的,却往往忽视了我们原本最该体谅与理解的人。一颗能够读懂母亲的心,才是最具有自我本色、最具有人情味儿的心。
读懂母亲,才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成熟。我将用心去体味迈向成熟道路上的艰涩与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