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收拾屋子吧!”“去去去,小孩子能干什么!”
②某中学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在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带上扫帚、水桶、抹布,身穿校服统一到某一路段义务扫街。
③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④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认识劳动,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所给材料关键词是“劳动”。第一则材料则凸显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缺失,第二则材料强调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第三则材料从学校角度说明高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第四则材料体现了人们在劳动观念上的认识误区。材料有的体现正面做法,有的则材料则是反面事例,都是家庭、学校之中常见的对劳动意义的误解,带有普遍意义。本题需抓住关键词“劳动”做文章,结合材料阐明自己对于劳动的看法,尤其要结合教育来谈劳动的意义,更加符合材料题中之义。学生普遍反映立意不难把握,素材较难组织。其实不该为素材所困,更应注意文章的结构与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探讨劳动的意义,结合当下热点素材,灵活融入自己的观点。
参考立意:
正确认识劳动;要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劳动光荣;要热爱劳动;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生活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不能惩罚的工具等。
行为结构:可以抓住关键词“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立论当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忽视劳动教育,扭曲劳动观念等现象来确立中心论点,并围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证。最后可以将时下热点材料引入话题的探讨,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来自日头下的每一滴汗水,我国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之路离不开王淦昌等科学家坚韧不拔地辛勤劳动等,回扣开头,有力收束全文。也可以写自己的做法,如从生活中点滴做起,才能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成为人生必修课等。
以劳动为人生必修课
不论是芬兰学校的物理课学习项目,还是大学以农场劳动为必修课,目的都是让青少年意识到劳动的价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劳动精神、珍惜尊重劳动成果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培养劳动精神应从小事做起,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劳动也会成其人生的宝贵财富,材料中母亲觉得孩子年龄小便拒绝他主动劳动的请求,殊不知如此便错过了教育孩子培养劳动习惯的良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基础劳动的意义自古以来便为人熟知,摒弃懒惰心理也是青少年在学习进步途中需克服的障碍。在美国人的成长过程中,“要花钱,自己挣”是种深入人心的理念,女孩们做照顾孩子的钟点工,男孩子为他人修建草坪,付出劳动从而获取酬劳。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从小事做起,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方获劳动的真谛。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劳动的意义不仅是功利的,更应将劳动视作一种价值追求。不论是劳动节还是植树节,倡导的都是“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价值观念。国内日益普及的志愿劳动吸引越来越多参与者,国外不少中学和大学更是将做义工的评价状况记入学分中。林永德和他的义工团队多年奔波在各地贫困山区做义工活动,《中餐厅》节目中一位将义工视作自己事业的女孩令人印象深刻,英国贵族学校戈登斯敦将“服务”列入学校四大原则……无偿的劳动让他们精神充实,劳动之美,美在无私。
正如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充满智慧的劳动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古有赵州桥技艺高超,今有珠港澳跨海大桥雄奇壮观。珠港澳跨海大桥被评为“新世界第七大奇迹”,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的规划研究、9年的实体工程建设。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总设计师孟凡超凭借着专业的知识积累、对工作的热爱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带领团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建成了世界级领先水平的创世纪工程桥梁,使中国成功迈入桥梁强国,为两岸三地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生命。珠港澳跨海大桥的参建人员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具有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建设者,智慧在劳动中闪光,成就在劳动中生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来自日头下的每一滴汗水,我国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之路离不开王淦昌等科学家坚韧不拔地辛勤劳动,让青少年从小热爱劳动,从生活中点滴做起,才能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成为人生必修课,在事业的追求中将劳动精神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