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知名教育人士、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高考考生的一条建议,在网上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一场网络直播中,俞敏洪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而且“离得越远越好”。这则“去大城市读大学”的建议很快引发了颇具冲突性的网络讨论。有人认为俞敏洪的建议字字珠玑,对学生的前途意义重大;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择校方式未免有些狭隘,甚至意味着对自己家乡的“背叛”。
班级计划举行一场辩论活动,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对上述哪种观点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中心话题是要不要“去大城市读大学”。俞敏洪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是考虑到在中国,乡镇一般没有高等学府,小城市也难有名牌大学,考生如果不走出乡关,就不能见大世面,也很难开阔视野、求得真知,今后发展自然就难免小格局。正因如此,有网友认为“俞敏洪的建议字字珠玑,对学生的前途意义重大”。
而另外一部分网友则担心俞敏洪的建议会带偏广大考生,让他们更迷信、更崇拜“北上广”,造成大城市的“拥堵”,使得一些考生产生急于远离贫穷落后的家乡、一心奔着大城市“舒适圈”去的狭隘思想,认为这种态度缺少“人情味”,忽略了普通人心底的乡音、乡情、乡愁和乡土情结。也因此,这些网友才会认为俞敏洪这样的择校方式未免有些狭隘,甚至觉得是对自己家乡的“背叛”。
面对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考生需要冷静思考、理性选择、辩证分析、客观研讨,做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无论选择哪方观点,都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当然,作为辩论词,还是要有必要的称呼语和结束语这些格式的,不可等同于一般的时评文章。
参考文题:
①登高方能望远,求学才有未来
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③雏鹰展翅志高远,搏击长空会有时
④去大城市读大学就是“背叛”乡情吗
⑤近处亦有好风景,求学何必赴远门
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