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是网络热销小说《盗墓笔记》中“小哥”张起灵从长白山兑换“十年之约”回归的日子。虽是小说中的情节,为接小哥回家,连日来,有近十万“稻米”(“盗迷”谐音)从全国各地涌入吉林长白山,导致景区不堪重负,民宿全部爆满。下面是各方对此事的态度:
网评:明知这不是现实,只是小说虚构的情节,“稻米”们还蜂拥而至,真是不可思议!
稻米: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到长白山不仅是与书中人物的约定,更是对《盗墓笔记》陪伴岁月的交代。
景区:长白山旅游部门和安保部门启动应急预案,为“稻米”提供相关的警务、导引、临时食宿安置等贴心服务。长白山青年联合会还牵头主办了“十年之约,相聚长白”文化交流联欢活动,与广大“稻米”共度稻米节。
对于三方的态度,你的看法如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判断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一、题目说明:这道作文题属于“观点型”的新材料作文,针对“稻米”事件,三方人士表现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材料中的三方态度实际为考生提供了三个不同写作角度,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阐述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在这三个态度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从整体上来谈。二、审题指导:对于“稻米”事件,本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它并没有影响到公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对于类似“稻米”们的举动,文明社会应予以尊重与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只要扣紧长白山“稻米”事件,不管从哪一方角度来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都是可以的。这正是本作文内含的核心价值观,学生不能脱离这一核心价值观去简单地就事论事。三、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1、现实与虚构是有距离的,书中的情节大多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但并不就是现实生活。“稻米”们为了一个虚构的情节,蜂拥而至,给自身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对待书中的情节要有理性。2、“稻米”是当今社会众多“粉丝”中的一个群体,他(她)们对生活有激情、有热度。长白山“稻米”事件恰恰说明他们是一群有梦想的人。3、“好书伴我行”。书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懂得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交流。稻米”们其实是在体验另一种形式的读书生活。4、尊重与包容。尽管十万“稻米”涌入,给景区的接待带来了挑战,“堵”不如“疏”。5、换一种思维,实现共赢。“稻米”涌入,让景区管理方看到了“商机”,借用“稻米”文化包装景区,开展文化活动,增添景点得文化内涵。“稻米”与“景区”共赢。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立意方向,参考题目):1、一个人不要活在虚拟的生活里。2、行动要有理性。3、让内心多一份童真。4、追寻心中的梦。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6、为寻梦者喝彩。7、“围堵”倒不如“疏导”。8、文化搭台,实现共赢。9、尊重他人的选择。10、包容让生活更加多彩。
尊重他人的的选择
曾看过一个《尊重》的故事:一个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不假思索地将10元塞进卖铅笔人的手中,当做施舍。走了没几步,他觉得这样做不妥,连忙返回来,抱歉地向卖铅笔人解释自己忘了取笔。最后郑重其事地说:“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没想到的是,在一年后,在一个热烈隆重的社交场合上,一位西装革履的推销商迎上这位商人,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您就是那位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的人。”
尊重,其实并不难,而在于学会怎样去尊重别人。如果这位商人只是施舍10元后便离开,那个卖铅笔人也许到今天还认为自己是一个乞丐,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这位商人意识到了那样做是把卖铅笔人看做乞丐,是不尊重他的行为。所以他立即返回,抱歉地取回铅笔,把卖铅笔人看做和自己一样是商人,应当得到平等的待遇,受到尊重。这虽然只是一句普通的话,但给予了卖铅笔人的,又岂只是10元,更重要的是自尊和自信,使得他对自己改变了看法,重塑自尊心,使一个一贫如洗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凭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尊重他人比施予他人更重要。尊重,这是爱最本质的表现,是一种无上的美德,而受人尊重也是一种幸福。但在生活中,真正学会尊重别人的人却不是很多。在人来人往的大道旁,时常会看到一些身患残疾的人坐在那里向人乞讨。好心人就会拿一点钱给他们,当做施舍。但有些人不但不施舍,还不尊重他们,在一边幸灾乐祸,取笑残疾人,真是可恶。你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假如你是那个残疾人,被别人这样耻笑,你的心里又会多难过,你又会多渴望别人的尊重!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与人为善。
在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都应该懂得互相尊重,特别是我们同学之间更应互相尊重,只要互相尊重,才能体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成绩差的同学如果能够得到尊重,他们或许会重新有了自尊和自信,会因为你的尊重而努力学习,成为有用之才,而不再是破罐子破摔。那么,你的尊重不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了吗?
有道是: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只要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尊重你十分。希望更多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后,都能学会真正地尊重别人。只要人人都互相尊重,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构筑和谐社会,推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成就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