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为记叙文,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上,从材料中突出主干对考生来说并不困难,从材料中可以筛选出对长辈的认识过程,自以为了解——重读——人生的事理,传统的积淀,时代的印记,读出自己,读出成长与成熟,读出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的思维流程,这样就容易抽取在题目中的相应的信息。从中选取自己熟悉的话题,从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现象入手,立意为“重读长辈这本书”。行文时一定要精选材料,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实际,关注生活,思考个人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写法上注意抓住“重读”,范围为“长辈”,文体上注意记叙文,要体现记叙的要素的体现。
重读长辈这本书
看到那张暖黄色的专辑封面上那把陈旧的小提琴,我的心中竟响起了一阵悠扬的弦音。这一瞬,我的心不知怎的,跳进了童年的幻影里,不愿离开。我点开了那首歌,音乐声缓缓响起,这首歌叫“那年我五岁”。
“那年我五岁,爸爸对我说,学一点东西,否则你会一事无成……那年我十五岁,爸爸对我说,去交些朋友,否则你会孤独寂寞……那年我二十五岁,妈妈对我说,成个家吧,总是这样,你会空虚难过……那年我三十五岁,妈妈对我说,我们为你骄傲,可看上去你并不快乐……”
这一句句朴实的、熟悉的唠叨,在这悦耳的音乐声中竟显得如此亲切!可能歌手二十三十岁的心境,我尚未经历,可我听得出一种深情给予我的切肤的温度:那是爸爸妈妈的声音。
现在想来,我好像很久未和他们长长的谈话了。因为我厌恶,不耐烦。在小时候,爸爸妈妈仿佛是最不幸的两人,受尽天下的苦难与哀怨却无处释放,只得通过我泄出他们心中的不满,似乎我总是有着无数做不好的事情。我是天生与他们针锋相对,却有难解瓜葛,纠缠不清。
我曾愤恨自己的无能,为何自己不能摆脱困境,甚至义正言辞地告诉自己,是父母无能,才对晚辈求这求那,以满足自己的虚荣!
父母是什么?不过是一个破账本,上面记满了没有营养的七零八碎。
不知从何时起,那些争吵渐渐褪去了。终究,像终有停息之时的战火一般,日子变得平静,甚至都要忘了。
看着滑动的歌名,我不禁陷入记忆深处:那年我五岁,我在做什么?好像是在最天真浪漫的日子里,每天背着古诗,算着加减法吧。接下来呢?在那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里,那些美好的周末,我却要和一个个补习班打交道,想去触碰鼠标键盘的双手,被迫拿起了纸和笔,在我眼看着别的同学娱乐消遣时,我只能在父母的看管中,望向那无边的书本。
但我没有往日的恨意了。
我听他们说:“你要努力学习,上一个好大学。”“你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才能领导别人。”“你要很优秀,才能掌握你的生活……”
再看父母,他们早已被岁月侵蚀的容颜苍老,身形消瘦。破账本,这回真的变破、变旧了!可我到今日才发现里面的文字细密工整,内容充实真挚。他们将一生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不要浮华词藻,不写名言金句,而只用日复一日的亲切雕琢,写成他们爱的箴言。
回头看看他们,除了一份莫名的感动,却也不仅惊愕,在飞逝的光阴中,我究竟错过了多少段饱含深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