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

2023-10-02 11:06超越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老子》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比如,车的功用产生于车毂的中空处。

材料二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庄子问伐木者,这么高大的树木,怎么没人砍伐。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文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立意。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对两则材料的感悟。
其次审清材料的内容。第一段材料讲述了老子对有无的辩证思考。第二段材料是《庄子》中的一段话:无用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背后往往有“大用”。那些对人类有用处的树木,始终是不能终享天年,而是半道上被刀斧砍伐,这也是“有用”带来的祸患。人自身也是如此,你的才华和能力,可以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也会给你带来杀身之祸。
最后根据材料的内容确定写作内容。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作“有用”或“无用”的价值判断。对“有用”和“无用”的讨论,可以引申至对“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文学、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
该题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进一步思考人生价值的真正内涵,考查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材料,可以写“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两者如何转化”“物质与精神层面的有用与无用”等。也可以从“对某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出发,写“价值观不同导致对‘有用’与‘无用’认知的区别”。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功利主义倾向,可以倡导“无用之用”,但写作时要把握好度。单纯地肯定或否定“有用”或“无用”,写“带来快乐的是‘无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就偏离了题意。如果通篇论述文学或精神的重要性,未涉及“有用与无用”,更是离题万里。

【参考立意】
1.“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2.找到自身价值,多方积淀方能助你成功。
3.不能总是用“利益”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酌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