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网

材料一: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作为中国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

2020-03-30 22:14超越网

材料一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作为中国东北方向首条陆上天然气跨境战略通道,中俄东线管道项目包括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和中方境内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逾80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的“输气管道”。全线投产后,这条管道将为中国市场提供380亿立方米/年的天然气资源,这一数据占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4%,超过2018年中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的70%。中国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将取得重大飞跃。根据中国政府规划,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0%以上。仅2018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即达到2729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达17.3%,当年天然气进口量达1254亿立方米,增量接近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是较为安全的燃气之一,采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可减少石油和煤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摘编自华声在线、海外网、《经济参考》等)
材料二

(摘编自观研天下《2018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分析报告》)
材料三
《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据了解,2017年,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接近70%,而天然气净进口量是2007年的40倍,中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持续扩大。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要切实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要在能源贸易和能源技术上,不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在能源贸易的科技应用上取得突破,掌握能源行业的话语权。
一是中国要不断提升参与全球能源体系治理的能力,包括与各能源国家携手,维护石油生产和运输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合作稳定油价,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的有序运行。在能源技术方面,可以与各国一道在石油勘探、节能增效以及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合作,从安全产业链角度,共商油气合作新机制,共建油气合作共同体。
就能源合作而言,不但需要政府力量的推动,更需要企业的有为参与,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扶助,让中国企业在海外能源勘探、市场开发上,不断提升谈判、签订合同、技术攻关、解决争端等方面的能力,发挥非政府行为体在世界能源市场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提升中国能源安全水平。
二是加快中国石化产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国内产业需继续加大环保和质量不达标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加快推动落后产能出清,巩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成果,以及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提升产业链高端供给能力,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等。
三是建议加大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生态对我国油气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国际油气贸易生态圈的构建上,可采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的技术,解决油气商品融资传统业务的痛点、难点,实现能源贸易的数字化。同时,利用区块链上数字资产的可追溯性,使得融资货物达到银行的监管要求。
(摘编自《经济参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俄东线跨境天然气管道的投产,有利于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B.东线管道投产后,中国每年将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达到380亿立方米,超过2018年管道进口的70%。
C.对比201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我国油气消费占比不及全球的一半,而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更接近世界水平。
D.2018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消费量达到2729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达17.3%,进口量达1254亿立方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比全球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我国的煤炭消费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B.我国在积极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现实出发,农村推进天然气的使用是当务之急。
C.中国石化产业要形成循环高效低碳的绿色生产方式,须淘汰落后产能,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D.降低有害排放,舒缓温室效应,改善地球环境质量,全球都应减少煤和石油的用量,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当下能源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对策。(6分)


4.(3分)B.(有歧义,应是“380亿立方米/年是指通过东线管道进口俄罗斯天然气,而非中国一年进口天然气的总量”)
5.(3分)B.(“农村推进天然气的使用是当务之急”无此信息,无法推出。)
6.(6分)
(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要节能降耗,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油气对外依存度高。要努力提高油气保障力和自给率。
(3)国际形势复杂。就能源贸易与技术加深与各方合作,确保能源安全;加快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掌握行业话语权;利用科技新生态,促进油气贸易发展。

相关文章